【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林文静报道】当高岭土的细腻触感从掌心传递至心间,旋转的拉坯机映照着青春探索的目光。7 月 5 日,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瓷韵青行・筑梦青春” 实践队深入景德镇三宝蓬艺术聚落,在千年窑火与当代创新的碰撞中,探寻世界瓷都从 “流量高地” 迈向 “文化高地” 的转型之路。
双璧映瓷魂:泥土密码与青白美学的对话
国家一级陶瓷工艺师、“振鹭堂” 创始人黄刚老师手持洁白高岭土,为实践队开启陶瓷溯源之旅。“这是瓷之骨骼,七十二炼方成器”,他引导队员触摸原始矿料,在颗粒质感中感知本源。演示拉坯、利坯、施釉至烧制全流程时,一句 “裂痕可化艺术勋章” 道尽 “化土为玉” 的蜕变哲学,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馈赠与匠人智慧交融的神奇。
泥土余温未散,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滕道洋引领实践队步入《一青花》秘境。展厅内钴料泼洒如墨,瓷板叠嶂似山水长卷。滕老师抚过水墨青花轻叹:“我们守护的不只是笔尖技艺,更是中国人骨血里的山水之魂。” 面对实践队员的提问,他目光深远地表示,初心在于弘扬青花 “料分五色” 的独特之美与文化基因 —— 这技艺承载着民族千年的审美密码。队员们穿行于传统与当代交融的作品间,耳畔仿佛回荡着非遗薪火在创新中永续的传承史诗。
瓷语维新:数字时代里的薪火传承
在景漂艺术家陈栋的 “朴真堂” 工作室,简约茶器与传统青花纹样巧妙交融。陈栋手持枯山水意象盖碗阐释理念:“年轻人要用新语言讲老故事,让瓷器回归日常美学才是真正的传承。” 实践队员观察到年轻画师以工笔画技法赋予素坯灵魂,切身感受景德镇 “匠从八方来” 的包容生态。
转至袁欣的 “景德镇青花故事陶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展厅宛如穿越时空的陶瓷长廊:陶瓷与各类物品的结合早已突破传统边界,既保留了陶瓷的温润质感与文化底蕴,又赋予现代物品独特的艺术气质与功能巧思。她寄望大学生成为 “文化翻译官” 和 “创新触媒”,既扎根传统精髓,又善用新技术新媒介,让青花在现代艺术中焕发新生。
瓷韵新声:青春与非遗的共鸣交响
从黄刚工作室的瓷土本真,到滕道洋展厅的匠心火花,从朴真堂的古典雅韵,到青花故事的时尚脉动 —— 这一天,“瓷韵青行” 实践队的足迹串联起景德镇陶瓷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队员们不仅触摸到泥土的记忆与窑火的灵魂,更深刻体悟:非遗的永恒魅力,既在炉火纯青的技艺传承,也在与时俱进的创新表达。
这份厚重的文化自信与蓬勃的产业活力,将激励青年一代以专业所长,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创意传播者,在新时代续写 “泥与火” 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