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重庆市北碚区紫云台社区暖意融融,2025年7月9日,“青春飞扬·蜀韵拾遗”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社区,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以“压花扇制作”为主题的非遗体验课。这场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实践活动,让夏日午后在花香、创意与欢笑声中流淌,更让传统手工艺之美悄然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团队合影)
活动当日,团队成员提前抵达社区,在周老师的协助下细致筹备:干枯的玫瑰、雏菊、尤加利叶等材料分类整齐摆放,素白扇面与环保胶水依次排开,温馨的活动场地弥漫着期待的气息。下午两点,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陆续签到入座,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写满好奇,为这场非遗之旅拉开序幕。
简短而热烈的开班仪式后,主讲老师赵菲以精美的压花扇范例引入,用生动的语言揭开这项传统工艺的神秘面纱。她不仅讲解了压花扇的历史渊源,更细致示范了制作技巧——从花瓣挑选、构图设计到胶水使用,一步步引导孩子们理解如何将自然界稍纵即逝的花草之美,通过巧思“封印”于方寸扇面。“这些干燥的花瓣,能在我们手中变成会‘讲故事’的扇子哦。”赵老师的话语,让孩子们对创作充满向往。
(图为老师讲解)
手工制作环节一开启,活动室瞬间变身充满创造力的“花花世界”。孩子们化身小小艺术家,有的专注构思图案,有的尝试色彩搭配,还有的在老师和队员们的俯身指导下,小心翼翼地粘贴花瓣。当胶水将精心设计的图案稳稳固定,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成就感和绽放的笑颜,成为课堂里最动人的风景。
活动中段的“击鼓传花”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鼓点停歇时,手持作品的“幸运小艺术家”们走上台前,用童言稚语分享创作灵感:“我用黄色的花做了太阳,绿色的叶子是小草,这样夏天就不会热啦”“我要把扇子送给奶奶,她夏天总爱扇扇子”……朴实的话语中洋溢着自信与纯真。随后,孩子们互相欣赏独一无二的作品,认真投出喜爱的一票,在互动中学会了欣赏与尊重。
(图为学生展示)
活动尾声,老师们对孩子们展现的创意与专注给予高度赞扬。“每一把扇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队员张涵的鼓励让孩子们备受鼓舞。活动结束后,团队队长与周丝藤老师深入交流,复盘活动效果与热烈反响,共同探讨优化后续课程的方案,计划增加亲子互动环节,让文化传承更具温度。
此次紫云台社区之行,是“青春飞扬·蜀韵拾遗”团队播撒非遗文化种子的重要一步。当孩子们用小手触摸花瓣的温度,用心感受创作的乐趣,传统工艺之美便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这一把把亲手制作的压花扇,不仅扇动了夏日的清凉,更扇动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热爱,让非遗的薪火在童真的光芒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字:王琪珊 鞠艾珈
摄影:赖俊潭 谢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