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皖南大地绿意盎然,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泾韵红途实践团走进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毕桥镇,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访谈、等方式,深入探寻当地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现状,为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寻找可行路径。
在郎溪县烈士陵园,实践团成员伫立在烈士英名墙前,静静聆听夏雨初后人讲述先辈事迹。阳光透过枝叶,洒在黑亮的英名墙上,那些金色的名字,似在诉说往昔的热血。夏雨初后人指着墙面上的名字,将革命先辈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娓娓道来。从秘密筹备革命,到英勇抗击敌人,先辈们的无畏与坚守,随着讲述,在成员们心中勾勒出清晰的英雄群像。实践团成员感慨,英名墙不仅是纪念,更是一部生动的红色教材,也坚信它可以让广大游客触摸到信仰的炽热温度 。
图为革命烈士夏雨初后人为实践团讲解
漫步毕桥镇街巷,一幅幅红色壁画成为独特风景。从革命历史场景重现,到红色精神标语传递,墙面上的色彩与图案,串联起岁月的记忆。这些壁画把对红色历史的敬意、对革命精神的理解,都画进了生活里。实践团成员认为这些带有鲜明红色烙印的墙画直观地烘托出庄重、肃穆的红色文化氛围,让游客一进入景区就感受到浓厚的革命历史气息,为红色旅游景区增添独特的文化景观,避免景区景观单一,提升游客的游览兴趣,同时也成为游客拍照打卡的标志性场景,增强景区的传播度。
图为村口红色壁画
踏入夏雨初故居,旧物陈列、古朴陈设,瞬间将时光拉回革命年代。成员们触摸着故居里的老物件,聆听一个个惊险却又振奋的抗争故事,仿佛能看到先辈深夜伏案、为革命谋划的模样,让红色信仰的种子,在近距离触摸历史中悄然扎根。夏老师作为夏雨初的后人,望着故居里虽留存却未能好好展示的家具,不禁感慨万千,实践团成员听后也对此心生触动。同时实践团队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共同探寻夏雨初故居作为红色旅游鲜明景点的保护与开发,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更多游客前来追寻先辈的气息。
图为夏雨初故居的一角
走进村里老党员家中,实践团成员围坐聆听。老党员翻开旧笔记本,泛黄纸页上,记着过去的点滴革命感想。他缓缓讲述:从年轻时跟着党组织为群众谋幸福,到见证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红色信仰始终是前行的动力。“当年条件苦,但大家心齐,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啥困难都不怕。”老党员的话,带着岁月沉淀的力量。实践团成员认真记录,不时提问。老党员希望广大的游客前来接受红色文化学习,坚守初心,让红色文化化作一股股清泉,润泽青春心灵,让红色基因在年轻一辈中接续传承 。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老党员同志
实践团深入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寻找当地红色旅游的破局之路。此次实践让团队深刻感受到,毕桥镇的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精神财富。保护好、利用好这些资源,不仅能让革命故事代代相传,更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实践团队希望有关部门加大保护和开发当地的红色旅游文化,吸引游客前来感受当地鲜明的红色烙印。
图为实践团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