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城市环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拓宽学生专业视野与社会认知,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固废再生革命”实践团队一行8名师生,于2025年7月6日到10日赴西安中铁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旨在引导学生们走出课堂,认知一个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却又鲜为人知的关键环保领域——污泥处理。资深工程师赵浩为师生们进行了全程讲解。
活动聚焦:揭秘鲜为人知的污泥处理行业在展示区,工程师通过原始污泥、脱水后污泥及最终产物样品的直观对比,揭示了污泥处理的必要性。他指出,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含水率高、成分复杂,含有大量有机物、病原菌及潜在污染物(如重金属),不当处置将造成严重的土壤和地下水二次污染。
师生们了解到,污泥处理作为污水处理的后续工作,在国内发展历史仅有20多年,尚属“年轻”领域,且因南北方污泥成分差异巨大,导致缺乏统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和核心工艺路线,面临着“无标可依”的行业困境,主要依靠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处理路径。
图1:工程师为师生展示脱水后产物样品
见证“变废为宝”之旅与自动化支撑工程师赵浩引领师生们参观了中央控制室,并通过工艺流程模型和实时数据显示屏幕,详细介绍了污泥处理的科学流程:
深度脱水减容:原始污泥首先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实现深度脱水,大幅减少体积和含水率,形成固态“泥饼”。工程师强调,这一过程高度依赖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压力、转速、流量等关键参数的精确控制,保障了效率和稳定性。
核心无害化处理: 根据污泥特性和处置需求,采用不同工艺(高温好氧发酵或厌氧消化)进行无害化处理。工程师表示,“这些过程需要在严格控制的温度、湿度或反应条件下进行,依赖高度自动化的监控与调节系统,才能确保处理效果达标并杀死病原体和固定重金属。”
资源化再利用:处理达标后的污泥产物被资源化利用:成为营养土用于园林绿化和土地修复,作为原料掺入环保建材生产,或进行清洁焚烧。在焚烧环节,工程师特别指出,焚烧炉运行及后续的烟气净化系统均实现了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与实时排放监控,确保环保安全。
图2 中控大屏上实时显示当前数据
图3 污泥处理设备
实践收获:深化认知与激发责任实践过程中,师生们认真聆听讲解,观看设备运行演示,并与工程师进行深入交流。同学们表示收获良多。
房同学表示:“这次实践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以前只知道污水处理,完全没意识到还有如此大量且棘手的污泥需要专门、复杂的处理。行业的‘年轻’和‘无标’状态让我看到了环保事业的挑战,也理解了科学处理的紧迫性。”
赵同学表示:“亲眼看到整个处理流程高度依赖自动化系统,特别是那些对运行条件极其敏感的工艺环节,深刻理解了自动化技术在保障大规模、连续化环保生产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对我的专业认知很有启发。”
带队教师淡老师总结:“组织本次实践的核心目的,是让同学们认识并关注城市环境背后这个重要的‘隐形战场’。污泥处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却普遍缺乏公众认知。通过实地探访,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行业现状、技术难点和‘变废为宝’的转化过程,也深刻感受到支撑这一庞大环保工程稳定、高效、安全运行的技术力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专业应用视野都大有裨益。希望这次经历能促使大家更深入地思考可持续发展问题。”
图4 师生与工程师深入交流
图5 师生参观工厂
活动结束后,实践团队师生与工程师合影留念。本次深入行业一线的调研活动,为学子上了一堂生动的环保实践课,也为宣传和关注这个关键的“隐形环保线”贡献了青年视角。
图6 师生与工程师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