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汉江师范学院中原突围精神微宣小分队:重走突围路 青春讲思政

时间:2025-07-15     阅读:
  导语: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引领青年学生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于2025年6月28日,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代表30余人,赴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镇中原突围纪念馆,成功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涵盖实地参观、专题讲座、教学研讨、文化互动及深度采访等环节。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中原突围纪念馆前拍照留念。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乐思 供图)
  正文: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首先步入周恩来与美蒋谈判旧址。斑驳的建筑与复原的陈设瞬间将人带回1946年风云激荡的岁月。面对国民党军企图围攻的阴谋,周恩来同志在此运筹帷幄,力促美蒋代表前来视察,揭露真相。旧址内,周恩来同志睡过的简陋门板、使用过的桌椅油灯等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革命先辈在艰苦条件下为和平斡旋的日夜操劳与非凡智慧。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代表表示,现场感受比书本描述更为震撼,深刻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信念和高超的斗争艺术。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周恩来与美蒋谈判旧址内参观学习。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乐思、陈学才 供图)
  随后,实践团移步至中原突围纪念馆。广场上陈列的退役战机、坦克等装备,无声昭示着历史的厚重。馆内,“战略坚持”、“中原突围”、“敌后烽火”、“外线转战”、“战略进攻”、“精神永存”六大展区,通过大量历史文物、照片、文献、大型沙盘及动态战役图谱,全景式展现了1946年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中原军区部队以5万兵力突破30余万敌军重围,打响解放战争第一枪的壮举被生动还原。展柜中战士们自制的简陋武器、打满补丁的衣物,以及记录着艰难岁月的信件,成为艰苦奋斗精神最直观的教材。
  在“烈士纪念”展区,气氛庄严肃穆。全体师生整齐肃立,在讲解员的主持下,向在中原突围战役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默哀一分钟。纪念馆资深讲师为师生带来专题微党课,以详实史料结合沙盘推演,深度剖析了中原突围战役中以少胜多的战略奇迹,系统阐释了“爱国主义、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科学创造”的中原突围精神内核,引发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
  (图为师生在中原突围纪念馆“烈士纪念”展区肃立默哀。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乐思 供图)
  实践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是“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研讨会。来自十堰市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代表与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齐聚一堂。该院副教授符俊作“善用‘大思政课’资源,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心发言。张艳实、丁昌爱、陈海燕、王君等教师随后踊跃发言,围绕“传承红色基因,赋能思政课堂”主题,结合参观感悟,探讨如何将红色历史转化为鲜活教材,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陈之政、乐思、胡茜茜等学生代表也分享了此行感悟,认为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让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图为师生在会议室开展实践教学研讨会。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乐思 供图)
  活动现场,一段饱含深情的文化互动格外引人注目。大悟县书法家、退伍军人现场挥毫泼墨,创作了“赓续红色文化基因,弘扬中原突围精神”的书法作品赠予纪念馆。馆长郑重接收并表示:“这幅作品是艺术与红色精神的交融,我们将珍藏展出,让更多人从中感悟伟大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现场掌声雷动,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在翰墨飘香中得到升华。
  (图为向中原突围纪念馆赠送题字作品现场。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学才 供图)
  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还对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面对学生关于建馆初衷的询问,中原突围纪念馆馆长介绍:“早在1976年,大悟县就依托旧址开展革命教育。2005年旧址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后,县委县政府全力打造景区,旨在加强党史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和社会教育,履行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职能。”馆长寄语大学生,希望他们从中感悟革命先辈英勇献身、不怕牺牲、团结协作、顾全大局、艰苦奋斗、科学创造的中原突围精神。
  讲解员则向学生分享了最令观众动容的“名为邦本”匾额故事:1946年面临国民党严密封锁,中原军区部队陷入断粮困境,宣化店群众自发发起“缸里无米,锅里无饭”活动无私支援部队。为表谢意,军区首长向群众赠送了亲笔题写的“名为邦本”金字匾额。讲解员强调,这段军民鱼水情和部队一手持枪、一手拿锄生产自救的艰苦奋斗史,对今天青年珍惜幸福生活、传承奋斗精神具有深刻现实意义。
  宣化店收费站站长也感受到近年参观热潮的变化:“明显增多了。以前周末偶有大巴,现在工作日也常有私家车专门问路。我们一天能发出去百十来张地图。”他认为这反映了民众对历史的铭记,“历史不是书上的字,而是有人真的想来看一看听一听。我们能指个道,也算尽份心。”
  此次活动是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教育“活”起来的有力尝试。通过“行走”与“讲述”的深度融合,让青年学生在历史现场触摸红色印记,在情感共鸣中汲取精神力量,有效促进了红色基因的传承与思政育人实效的提升,为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生动实践范例。
 
作者:胡茜茜     来源: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