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学子“三下乡”:走进东山关帝庙——触摸闽南信仰里的文化密码
时间:2025-07-15 阅读:
在漳州东山县铜陵镇的岵嵝山下,有一座面朝大海的古刹——东山关帝庙。红墙黛瓦映着碧波,飞檐翘角指向苍穹,这里不仅是闽南人的精神地标,更是跨越海峡的文化纽带。今天,就跟着我们一起解锁这座“海上关帝庙”的千年故事。
一庙跨两岸,香火连古今
关帝庙
东山关帝庙的历史,要从明朝洪武年间说起。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为抵御倭寇,在此兴建铜山卫所,特地刻关公像供奉,既是军事防御的精神寄托,也开启了此地数百年的关帝信仰。
别看庙不大,它可是台湾千座关帝庙的“祖庙”!明末清初,郑成功军队从铜山(今东山)渡海赴台时,特地从这里分灵关帝神像,带到台湾供奉。如今,台湾超过1000座关帝庙中,大多认东山关帝庙为“香缘祖庙”。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关帝诞辰,这里都会举办盛大的文化旅游节。海峡对岸的台湾信众组团而来,捧着神像“回娘家”谒祖,香火缭绕中,两岸同胞的情谊在一拜一叩间悄然升温。2023年,这里还被列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成为连接两岸的“精神桥梁”。一步一惊叹,全是“神仙工艺”
实践队在关帝庙前的合影
走进关帝庙,仿佛闯入一座闽南建筑艺术的博物馆。抬头看,屋顶的剪瓷雕堪称“立体的年画”——匠人将彩色瓷片剪成细小碎片,拼贴出关羽读春秋、穆桂英挂帅等故事,人物眉眼生动,连衣袂的褶皱都栩栩如生。阳光洒下时,瓷片折射出琉璃般的光泽,历经数百年风雨依旧鲜亮。
殿内的金木雕更让人叫绝。从梁柱到神龛,每一寸木头都被雕刻赋予灵魂:有的是展翅欲飞的凤凰,有的是缠绕交错的巨龙,最精妙的是“软肢神像”,关公与周仓的手臂能灵活转动,仿佛下一秒就要挥刀而立。这些作品出自闽南非遗匠人之手,一刀一凿都是光阴的沉淀。
面朝大海的“关帝精神”
不同于内陆关帝庙的肃穆,东山关帝庙因靠海而多了几分“江湖气”。站在庙前远眺,可见渔船往来穿梭,耳畔是海浪拍岸与钟声交织。数百年来,渔民出海前总会来此祭拜,祈求关公护佑平安;归航后又带着渔获来还愿,庙前的石板路被踩得锃亮,都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这里的关帝像也格外“接地气”:关公身着龙袍,却带着几分温和,仿佛一位守护一方的长者。或许正是这份“亦神亦友”的亲切感,让关公信仰融入了东山人的生活——节庆时的“扛神轿”“打铁球”,日常里的关帝签诗,都藏着闽南人对“忠义仁勇”的坚守。
来这里,赴一场“山海之约”
如今的东山关帝庙,依旧香火鼎盛。如果你来东山,千万别错过:
-摸一摸庙前的“平安石”,据说能沾福气;
-找老师傅解一支关帝签,感受古老的智慧;
-逛一逛周边的铜陵古镇,尝一口刚上岸的海鲜。
这座面朝大海的关帝庙,藏着闽南人的山海情怀,也藏着两岸同胞的共同记忆。下次来漳州,不妨来这里走走,在香火与涛声中,读懂一段跨越时空的传奇!
赴漳州市东山县重走领袖路实践队 毕书馨 刘旻宇 陈思婷/文
作者:赴漳州市东山县重走领袖路实践队 毕书馨 刘旻宇 陈思婷 来源:三下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