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指尖陶土育童心 美育之花绽乡村

时间:2025-07-16     阅读:

(文字:涂睿 图片:涂睿)

2025 年 7 月 15 日上午,青山叠翠间藏着盛夏的热忱。在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闻畈街社区居民委员会内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来自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支教团队为社区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陶瓷美育课,旨在通过亲手捏造简单图形。一场以美育为笔、以乡土为纸的成长叙事,正在指尖悄然铺展。

一捧陶土里的美学启蒙

"泥土会呼吸哦,你们听,揉它的时候是不是有沙沙的声音?"志愿者谭媛媛站在讲台前面,掌心托着一块湿润的陶土,指尖轻碾间,原本块状的黏土渐渐舒展成流畅的弧线。

(志愿者正在进行教学工作)

(志愿者为孩子们解答)

来自闻畈街社区的儿童黄文博兴奋地说:“老师,这个陶土凉凉的,捏起来软软的,像棉花糖一样!” 这种对陶土的独特感受,正是美育中培养孩子感知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触摸、感受陶土,孩子们学会关注身边事物的细节,从平凡中发现独特的美,这为他们今后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奠定了基础。

志愿队长张倩文表示:“这次独特的美育课程让孩子们接触可以塑形的陶土,是想告诉他们,美从来不止一种模样。” 在 “形状变变变” 游戏里,孩子们先把陶土捏成球形,再搓成方块,接着揉成细条,最后盘成螺旋状,整个过程仿佛一场关于形态的哲学实验。而他们清脆的笑声里,藏着对 “美可以流动变化” 的懵懂领悟。

一捧陶土里的创意启发

在简单图形捏造环节,志愿者没有给出固定的范例,而是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图片,如花朵、星星、房子等,启发孩子们思考如何用陶土将这些形状呈现出来。志愿者谭媛媛鼓励孩子们:“你们心中的花朵、星星是什么样子,就大胆地捏出来,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独特的创意。”

(孩子用陶泥捏造图形)

孩子们的想象力在这一刻被充分点燃。有的小朋友将陶土搓成细长条,盘绕出花朵层层叠叠的花瓣;有的把陶土压成薄片,剪出星星的形状,还在上面戳出小洞,代表闪烁的星光;还有的小朋友发挥奇思妙想,把房子捏成了带有翅膀的模样,“这样房子就能带我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啦!” 孩子们对美的理解通过手中的陶土尽情展现,他们不再局限于事物的常规形态,而是加入自己的情感与想象,赋予了这些简单图形更深层次的内涵。这种理解美的能力,正是美育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帮助孩子们摆脱定式思维,以更加多元、包容的视角去认识世界。

一捧陶土等带来的美学教育

"老师,美是什么呀?" 课程尾声,宋严睿好奇的问,志愿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孩子们把作品摆在窗边:"你们看,阳光照在上面,影子是不是很好看?美就是让你心里觉得舒服、想笑的东西。"

这个答案,在孩子们的作品里得到了生动诠释。这些带着孩子气的创意,在志愿者眼中,正是美育最珍贵的模样 —— 不是工整的技法,而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想象。

(孩子们的陶艺作品)

此次武汉学院支教队在襄阳五山镇闻畈街社区开展的陶瓷美育课,无疑是一次成功的美育实践。它让乡村的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艺术创作,在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心灵得到滋养,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激发。在这次美育课堂中,指导老师杨喻高度赞扬了孩子们在创作时展现出的热情与天赋,“当看到他们把对世界的好奇,都揉进那一块块陶土,从歪扭的造型里生出独特的想象,我深受触动。”孩子们用小手赋予陶土生命,有的作品看似简单,却藏着对小动物的观察、对生活场景的复刻,那是未被束缚的艺术本真。

 

作者:三下乡网     来源:三下乡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