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喧嚣中,有一处宁静而庄重的地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诉说着革命领袖的伟大情怀。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这座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颐园街1号的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勇前行。为了追寻红色足迹,黑龙江东方学院红途探迹队于7月6日在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进行实践。
图片:黑龙江东方学院红途探迹队参观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作者:李子宁)
踏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庄重典雅的欧式建筑。它始建于1919年,1922年竣工,采用砖木结构,融合了法国古典主义与巴洛克风格 ,在岁月的洗礼下愈发显得沉稳而大气。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周恩来总理陪同下访问苏联回国途中,视察哈尔滨并在此居住,之后,刘少奇、朱德、张闻天、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黑龙江视察时,也都在此工作和居住过,这里也因此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意义。
图片:黑龙江东方学院红途探迹队合影(作者:陈峻辉)
在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部分展览依次展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朴素的文物,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缓缓铺陈开来,引领我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们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图片:黑龙江东方学院红途探迹队参观毛主席笔记照片(作者:唐永佳)
在毛泽东同志视察黑龙江时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简朴的铜床、磨损的皮箱和泛黄的书籍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物品虽已历经岁月,但仿佛依然散发着领袖的气息,无声地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的清廉本色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当年,毛主席拒绝了为他准备的钢丝床垫和锦缎被褥,坚持换上自带的硬木板、旧军毯和荞麦皮枕头,这种对生活简朴的执着追求,令人肃然起敬。他一生酷爱读书,那只边缘破旧磨损的大号棕色皮箱,便是他的书箱,见证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刻苦学习,承载着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
图片:黑龙江东方学院红途探迹队参观伟人印记照片(作者:杨云峰)
而最令我们深受触动的,是陈列在展厅里的五幅毛主席的珍贵题词:“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学习”“奋斗”“发展生产”“学习马列主义” 。这些题词,不仅是对当时工作的指导,更是对黑龙江发展的殷切期望。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关键时刻,毛主席的这些题词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龙江人民前行的道路。“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时刻警示着党员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学习马列主义”鼓励人们不断汲取知识,提升自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奋斗”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发展生产”则明确了当时的工作重心,为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这些题词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历经岁月的沉淀,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时刻鞭策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图片:毛主席留下的笔迹照片(作者:陈玖江)
走出纪念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革命领袖们的伟大精神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注入我的心田。他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他们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发展的高瞻远瞩,都让我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图片: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照片(作者:褚文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要以革命领袖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心他人,奉献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黑龙江东方学院红途探迹队与伟人雕像合影(作者:李林)
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不仅是一座记录历史的展馆,更是一座精神的宝库。这次实践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追寻红色足迹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向着光明的未来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