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急救之帆,为生命护航
时间:2025-07-18 阅读:
为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升乡村自救互救能力,7月12日至16日,重庆医科大学急救先锋志愿者服务队深入重庆市万州区长岭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第二临床学院临床技能中心方艳老师、胃肠外科姜雅慧医生及学办辅导员胡鹏杰老师的带领下,13名来自临床、康复等专业的队员,以专业急救技能为纽带,服务基层,淬炼医者仁心。
以专业筑基,锻造急救尖兵
出征前,队员们已全员通过核心急救技能严格考核。在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用、气道异物梗阻解除及创伤止血包扎的高强度集训中,他们均表现出色。行前夜,胡鹏杰老师与姜雅慧医生还组织团队深入研讨慢性病防治知识及基层沟通技巧,为精准传递实用急救知识做足准备。
以理论固本,深耕心脑防线
理论是实践的基石。服务队特别组织全体成员深入学习心血管与脑血管急症的核心知识。通过专家讲座,队员们系统掌握了急性胸痛的识别与应急处理流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快速判别与黄金救治时间窗,以及缺血性卒中的“FAST”识别法则与紧急转运要点。这些贴近乡村常见健康风险的知识,不仅夯实了队员们的理论基础,也为后续向村民精准传递“心脑健康守护”关键信息、识别潜在致命信号奠定了坚实基础。
让知识扎根,守护生命脉搏
在长岭镇,队员们创新采用“理论+演示+实操”三维教学模式,让急救技能“手把手”落地生根。5天时间里,团队足迹遍布社区、敬老院与儿童福利机构,为超过300名居民、老人、儿童及30余名工作人员带来面对面的生命守护课。福利院的孩子们对“生命的拥抱”——海姆立克急救法兴趣浓厚。一位小男孩课后执意跟随队员转场,只为将自己的名字留在哥哥姐姐的记忆中;当小女孩将舍不得吃的零食塞回队员手中,那份童真的回馈温暖了所有付出。
用双手传递温暖,以汗水换来微笑
温暖是双向奔赴。在社区为老人测量血压、舒缓按摩时,队员们汗透衣背,老人们默默举起蒲扇,十余分钟不间断的清凉之风,是乡土对奉献者最质朴的礼赞。敬老院里,情谊化作歌声与紧握的双手——老人主动献唱,队员则以《我和我的祖国》相和,悠扬旋律中,孤寂被真情驱散。
急救之帆扬起于长岭山水之间,不仅为乡亲们锚定了应对意外的知识坐标,也为这群未来医者校准了“人民至上”的职业罗盘。当健康中国的蓝图在乡土大地铺展,他们用扎实的传授与温暖的互动,为“生命护航”写下最铿锵的注脚。
作者:丁倩 邹乐源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
三下乡活动推荐
- 齐风古韵映初心,青春聚力启新程
- “齐韵——拾光”暑期社会实践团,以“探秘齐文化,创享传承之旅”为主题,聚焦齐文化与现代创意产业融
- 三下乡活动 07-18
- 扬急救之帆,为生命护航
- 扬急救之帆,为生命护航!重医急救先锋服务队暑期深入万州长岭镇,将专业急救知识送到乡亲身边。队员们
- 三下乡活动 07-18
- 守护健康 一路“童”行
- 为紧密贴合暑期儿童脱离学校监管日常饮食与用药场景增多的实际需求、增强孩子们的用药安全知识,重
- 三下乡活动 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