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从课业辅导到反诈宣讲

时间:2025-07-20     阅读:
从课业辅导到反诈宣讲:光明村七日,青春这样浸润乡野
2025年7月13日至19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酉水华彩,匠韵承新”实践团深入重庆市酉阳县麻旺镇光明村,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聚焦乡村儿童成长关爱与空巢老人权益守护,通过精准化课业辅导、沉浸式心理疏导、常态化反诈宣传等务实举措,将青春力量融入乡村肌理,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责任。
精准辅导筑根基 学业帮扶见实效
针对光明村部分儿童学业基础薄弱、缺乏针对性指导的现状,实践团精准施策,启动“一对一”学业帮扶计划。队员们提前走访摸排,建立23名儿童的学业档案,针对数学公式应用、英语单词记忆、作文立意构思等个性化难点,定制分层辅导方案。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进行课业辅导。易贞宁 供图)
辅导过程中,队员们创新教学方法:用田间作物数量讲解数学应用题,以乡村生活场景为素材引导作文创作,通过趣味互动游戏强化英语单词记忆。“孩子之前总说数学应用题无从下手,经过大学生用家里稻谷产量举例讲解,现在做题思路清晰多了。”村民李女士的反馈印证了辅导成效。据统计,七天内实践团累计完成辅导时长超40小时,不仅帮助孩子们巩固了课堂知识,更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为乡村教育注入持续活力。
心育赋能伴成长 手作传递向阳力
为关注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实践团在村党群服务站开设“心灵驿站”,通过面对面交流倾听孩子们的心声,重点疏导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产生的焦虑情绪。结合儿童心理特点,队员们创新设计“扭扭棒向日葵制作”特色活动,将心理引导融入手工实践。

(图为实践团带领小朋友制作扭扭棒向日葵。黎明涛 供图)
活动中,队员们一边示范扭扭棒弯折、缠绕技巧,一边以“向日葵向阳生长”为喻,引导孩子们树立积极心态:“每片花瓣都朝着阳光的方向,就像我们遇到困难时,也要试着抬头往前看。”10余名参与儿童均完成向日葵花束制作,其中6名孩子将作品赠予家人,在传递心意的同时深化情感联结。“这是我做给奶奶的礼物,它永远不会凋谢。”三年级学生小雨的话语中,透着手工实践带来的治愈力量,让“向阳而生”的信念在指尖流转间扎根心底。
银龄关爱暖人心 反诈宣讲筑防线
针对农村空巢老人防范意识薄弱、易受诈骗侵害的现状,实践团开展“暖心陪伴+反诈宣讲”双轨行动。队员们携带挂面等慰问品,走访10余户空巢老人家庭,陪老人们坐在院坝中唠家常——听76岁的陈爷爷讲农耕往事,帮82岁的张奶奶调试手机音量,在轻松氛围中拉近情感距离。

(图为实践团与老人合影。况月丰 供图)
基于前期对当地诈骗案件类型的调研梳理,实践团采取“靶向宣传”策略:一方面,结合农村老人认知特点,将法律条文转化为方言案例解读,通过“身边事讲身边理”的方式,剖析10类常见养老诈骗套路的作案逻辑与识别要点;另一方面,配套发放图文并茂的《防范养老诈骗手册》,手册中特别标注“三不原则”(不轻易转账、不泄露信息、不盲目相信)及当地派出所紧急联系电话,便于老人随时查阅。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老人的防骗能力,更以陪伴填补了情感空缺,让银龄群体真切感受到社会关怀。

(图为实践团与小朋友合影。董福临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精准服务回应乡村需求,在教育帮扶、心理疏导、反诈宣传等领域取得扎实成效。实践团负责人王艳表示,后续将持续跟进光明村实际需求,推动短期实践成果转化为长效帮扶机制,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一线持续发光发热。
“酉水华彩,匠韵承新”实践团
通讯员: 王艳 韩雯慧 易贞宁 黎明涛 郭凤
作者:王艳 易贞宁 黎明涛 韩雯慧 郭凤     来源:“酉水华彩·匠韵承新”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