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岷江安澜・应急新青量”实践团走进灌县古城,开展“都江堰洪涝灾区社区韧性居民问卷调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行动旨在通过收集当地居民的一手信息,为四川横断山区洪涝灾区的社区韧性课题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深入探究洪涝灾区社区在面对洪涝灾害时的应对能力与恢复潜力。
古城风貌承底蕴民心数据映韧性
灌县古城作为都江堰的重要区域,既有独特的历史风貌,又处于洪涝灾害影响范围之内,其居民对洪涝等灾害的经历、认知及应对情况,是研究社区韧性的关键样本。实践团成员们带着精心设计的问卷,与古城居民面对面交流,详细说明调研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引导居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
问卷设计涵万象多维考量显匠心
调研所用问卷内容详实,涵盖多个关键维度。从受访者的年龄、居住时间、性别等个人基本信息,到灾区社会脆弱性、洪涝灾区风险感知,再到居民防灾备灾的意愿与行为,亦包含社区经济、社会、物理层面的韧性以及居民的地方依恋等方面。无论是洪涝灾害经历、预警信息接收情况,还是家庭收入来源、房屋建筑结构,都在问卷中得到体现,全面勾勒出社区韧性的轮廓。
面对面交流获真知青春担当践使命
实践团成员与灌县古城居民面对面交流,耐心讲解调研目的,引导居民填写问卷。在互动中,不仅收集到了丰富的调研数据,更真切了解到当地居民对洪涝灾害的认知与应对状况。成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认真梳理分析数据,以青春之力为提升洪涝灾区社区韧性,完善防灾减灾体系贡献智慧。
青春之力,当为山河安澜。“岷江安澜・应急新青量”实践团将带着这份来自灌县古城的“韧性答卷”,继续在防灾减灾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让青春的智慧与力量,融入守护家园的坚实防线之中。
图片:“岷江安澜・应急新青量”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