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心同行”社会实践团队,一群来自湖南城市学院的青年学子,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与对公益的执着,踏上了前往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桃谷山中小学的旅程。他们带着专业知识与创新理念,走进校园,融入课堂,用青春的朝气与踏实的行动,开展了一场充满温度与创意的教育公益服务,为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送去别样的数学学习体验。
几何拼图挑战很受欢迎。团队准备了带简单边长信息的三角形、梯形等彩色图块,分两种形式:限时用最少图块拼指定图形(如5张内拼长方形),或自由创作创意图案,学生4人一组参与。拼指定图形时,有的组画图试拼,有组换用正方形加三角形,少用卡片完成,志愿者借机讲解图形特点。自由创作时,各组拼出“小房子”“小鱼”等,分享思路时,志愿者简要讲解其中知识。最后,表现好的小组获数学书签,其他组有小奖励。孩子们意犹未尽,觉得几何知识在拼搭中变得好懂。
课堂小测环节作为“数心同行”社会实践团队教学辅助的重要抓手,实现了检测与激励的双重价值。小测内容紧扣近期所学数学知识点,尤其聚焦学生作业中的高频易错点,如几何图形性质、应用题解题逻辑等,通过“基础关”“挑战关”“趣味关”的分层设计,兼顾基础知识巩固与综合能力提升。其中“趣味关”融入生活场景题,像购物计算、图形拼组实际应用等,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可感。这一环节不仅精准定位了学生的知识短板,为后续个性化辅导指明方向,更以闯关游戏的形式消解了测试的严肃性,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主动查漏补缺,切实增强了学习动力与参与感。
在传统的学习过后,团队还设计了一些轻松好玩的数学小游戏来帮助同学们放松心情,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在传统抓手指游戏的互动性基础上,融入数学元素,让学生在紧张刺激的反应比拼中巩固数字运算与逻辑思维。志愿者担任裁判,随机报出10以内的数字或简单算式(如“3+5”“10-4”),当报出的结果为“3”“7”等指定数字时,学生需迅速用右手抓住左侧同学的食指,同时自己的左手食指快速逃离。通过肢体互动与数学知识的即时绑定,既延续了传统游戏的趣味性,又让学生在高度专注中锻炼数字敏感度与快速运算能力,同时借助团队对抗增强集体参与感,让数学学习从“被动听”变为“主动动”。
活动创新亮点突出,“轻量化+高效率”模式通过分层辅导等设计最大化效能;“师范+公益”衔接让师范生缩短职业适应期;“家校社”协同构建三方联动机制,推动教育公平落地。这场公益之旅,既是师范生基层实践的起点,也是教育共进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