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健康,科技守护银龄
时间:2025-07-22 阅读:
青春赋能健康,科技守护银龄
在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双重号召下,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银龄筑梦同行志愿服务实践团”,汇聚康复治疗技术,医学营养,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眼视光技术等多专业力量,跨越内蒙古赤峰,安徽,江苏徐州,山东四地,开展健康赋能行动。2025年7月,实践团13名师生带着专业设备与热忱,以青春之姿,科技之力,为农村留守老人健康筑牢防线,让专业知识在基层沃土结出惠民沃果。
出发前,实践团师生在校园整齐列队,鲜艳的队旗映着一张张满是热忱的青春面庞。这跨越四省的征程,不仅是地理的跨越,更是专业知识向基层健康守护的奔赴,承载着青年学子服务民生的使命。
乡间小路上,另一番暖心场景展开。成员梦琪手持仪器,为拄着拐杖的张奶奶检查眼部。这台仪器搭载了智能屈光分析系统,能快速生成精准数据。蹲下身子时,她不下心被路边石子硌了一下,却丝毫没有影响专注劲儿。操作仪器时,张奶奶紧张得眨眼,梦琪轻声哄:“奶奶,您放松,就跟看风景似的。”此次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师生累计完成了400余人的屈光检测,并为23名白内障初筛异常的老人开辟绿色通道,用科技为老人擦亮“心灵之窗”。检查完,张奶奶笑着摸出兜里的薄荷糖塞给梦琪:“孩子,甜乎甜乎”。每一次调适仪器,每一回轻声询问,都饱含着让老人视物更清晰的期许,把健康关怀与这颗带着体温的薄荷糖,送到乡间,融入乡间老人生活,拉近了青春与银龄的心灵距离。
走进土坯房,彷佛踏入被岁月珍藏的角落。“银龄筑梦”的志愿者们,像一群带来光的小太阳,红马甲照亮老屋。他们围在奶奶身边,或蹲或站,把纸上的健康知识,化作能听懂的贴心话——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结合中医理疗知识,用“揉膝盖就像给生锈的合页上油”这样的比喻讲解简单的推拿如何缓解腰腿痛;医学营养专业学生则以“少吃盐像少放一勺酱”为例,讲解饮食搭配要点。老奶奶穿的花布衫泛着旧色,却把资料攥得紧紧的,专注听志愿者讲健康要点。墙角的老柜子、地上斑驳的痕迹,都成了这场”“青春银发”知识传递的背景,让每个细节都藏着是守护的温度。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团队累计为320位老人提供了按摩服务,82%的受访老人已经能够准确说出2种以上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健康知识真正走进了乡村生活。
此次“三下乡”实践,是专业知识与志愿爱心的实践,是青春朝气与银龄岁月的温情对话。成员们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指引,将所学专业力量实实在在转化为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底气。未来,实践团会带着这些暖心插曲与老人的牵挂,持续奔走,为银龄群体筑就健康、温暖的梦,让青春在护老服务中闪光,让“三下乡”的坚实脚步,持续丈量为老服务的温暖版图,续写新时代青年助力乡村健康养老的动人篇章 ,让“银龄筑梦”的美好愿景,不仅筑牢健康防线,更传递着跨越千里的深厚爱与希望。(通讯员高子贻)
作者:高子贻 来源: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