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文脉行:激活千年践初心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学子深入唐王村
时间:2025-07-22 阅读:
2025年6月25日,常州市金坛区朱林镇唐王村掀起一场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思想碰撞。在这场以“传承文化根脉,共谱时代新篇”为主题的座谈会上,省级非遗项目唐王故事会与唐王村志编纂工作深度交融,来自学界、基层与实践一线的代表共同勾勒出乡土文化创新发展的新图景。
非遗活化:从“古事”到“故事”的现代转译
作为唐代王室后裔传说衍生出的民间文化瑰宝,唐王故事会正以“破圈”之势焕发新生。会长韩仙松在会上揭示其传承密码:团队坚守“要么唯一,要么第一”理念,将历史典故与时代命题深度嫁接。从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到乡村振兴生动实践,故事创作团队扎根田间地头,将村民奋斗史转化为鲜活教材。这种“接地气”的创作模式,不仅让非遗项目获评省级党建示范基地,更使其成为凝聚民心的精神纽带。正如村民所言:“唐王故事里讲的都是咱身边事,听着带劲!”
青年接棒:实践团队解锁文化传承新范式
座谈会上,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唐风破浪,赋能振兴”实践团队的表现尤为亮眼。这群00后学子以“文化田野调查者”身份深度介入:他们跟随故事大王叶林生梳理口述史档案,运用新媒体技术抢救性记录老艺人技艺,更创新性提出“小故事员”培养计划。团队负责人丁怡丹透露:“我们将设计‘剧本杀’的沉浸式体验模式,让00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好唐王故事。”这种代际对话机制,有效破解了传统非遗“后继无人”的困境。
文脉筑基:村志编纂勾勒乡村振兴精神图谱
作为本次会议的另一重头戏,《唐王村志》编纂工作正式启动。编纂团队突破传统志书框架,创新性融入“故事地图”概念——将散落民间的传说与现实村落空间叠加,形成可感知的文化坐标系。已整理的300余则故事中,既有唐太宗东征的史诗叙事,也有华罗庚少年求学的乡贤佳话。这种“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编纂理念,为乡土文化保护提供了新范式。
薪火相传:赠书仪式厚植青年文化使命
会议尾声,一场特殊的赠书仪式将氛围推向高潮。唐王故事会核心成员向“唐风破浪,赋能振兴”实践团队成员赠送自己的发表书籍,并向成员们报以最大的鼓励。这些书籍不仅是唐王村数十年文化积淀的结晶,更承载着老一辈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
此次活动,标志着唐王村文化传承真正进入“政-校-村-青”四方联动的新阶段。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责任的交接。当青年学子接过乡土文化的接力棒,当非遗故事插上数字时代的翅膀,唐王村正以文化自信之笔,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通讯员:李幸妍)
作者:李幸妍 来源:三下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