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苗岭,绿意漫过梯田,丝线在指尖流转。00后大学生樊珂妤带领“绣越苗岭”实践团队,怀揣着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热忱,踏上了重庆秀山金珠苗寨的土地。从初遇时的惊艳到离别时的牵挂,他们用镜头记录纹样脉络,用脚步丈量传承之路,更用真心贴近绣娘的生活,让沉睡的苗绣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渐显清晰,让非遗传承不仅有文化的温度,更有生活的暖意。
初抵苗岭:从陌生到相融,牵起传承的线
7月11日午后,高铁刚停稳,樊珂妤便带着团队直奔金珠苗寨。苗绣培训基地里,绣娘们围坐刺绣的场景瞬间抓住了大家的目光——五彩丝线在布上翻飞,蝴蝶妈妈纹样似要破布而出,绣娘们的笑容里藏着苗绣最本真的光。早已与秀山金珠苗绣非遗传承人做好对接的樊珂妤,放下行李便拉着年长的绣娘唠家常,听她们讲年少时背着背篓学刺绣的故事,笔记本上很快记满了“平针绣要藏线头”“蝴蝶纹是祖先的祝福”等细碎却珍贵的细节。
当晚整理行李时,团队发现李奶奶的绣品存放柜有些潮湿,绣线容易发霉。樊珂妤立刻让队员把带来的防潮袋分给几位老绣娘,又教她们用报纸包裹绣品隔绝湿气。“小姑娘想得真细哟!”李奶奶摩挲着防潮袋,眼里泛起暖意。这不经意的举动,成了团队与绣娘们心贴心的开端。
深耕技艺:镜头为笔,破解传承的困
7月12日,团队首站拜访李奶奶。看着老人从柜子里捧出珍藏的苗绣背带——纹饰流畅如流水,色彩鲜丽似朝阳,队员们立刻架起相机,从正反侧多角度拍摄。李奶奶兴致勃勃地演示平针绣,针线在她指尖跳着无声的舞,队员们分工记录:有人扛着摄像机追拍手法,有人蹲在地上笔记“起针要从布纹缝隙穿”,一天下来,15种经典纹样入镜,3种基础针法视频存满了存储卡,大家累得手都抬不起来,却对着素材笑得合不拢嘴。
7月13日,80岁的石奶奶展示高难度的古代锁绣针法时,手指因常年刺绣有些变形。樊珂妤注意到老人揉着手腕叹气,悄悄让队员网购了护腕送给她。石奶奶戴上护腕试绣,眼眶微红:“你们不仅学手艺,还疼我们这些老婆子。”那天,团队不仅拍下锁绣的每一个绕线细节,还跟着石奶奶学辨丝线材质,记下“蓝线要用板蓝根染才够正”这样的老经验,10余种几何纹样的排列规律,更让大家惊叹苗族先民的智慧。
7月14日的小波折,成了团队的“成长课”。面对年代久远、纹样模糊的老绣品,樊珂妤带着队员用补光设备从6个角度打光,又用软布轻轻擦去绣品上的积尘——这既是保护老物件,也是帮绣娘们解决了“宝贝拍不清”的难题。“以前想给在外打工的闺女看老绣品,拍出来都是糊糊的,现在你们这法子真管用!”一位绣娘看着清晰的照片,连声道谢。当天,团队不仅抢救性拍下8种纹样,还帮3户绣娘整理了绣品存放箱,垫上防潮纸,贴上标注纹样名称的便签。
直击痛点:听绣娘“愁盼”,做实在事解烦忧
7月15日,与苗绣传承人杨阿姨的深谈,让团队心头沉甸甸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复杂针法快没人学了。”杨阿姨说着,指尖划过一件绣了一半的嫁衣,“这‘万字纹’要绣三个月,现在能静下心来的娃,十个里难寻一个。”樊珂妤一边速记,一边注意到杨阿姨家的缝纫机有些卡顿,当即让学机械的队员帮忙调试。看着转动顺畅的机器,杨阿姨感慨:“你们不光听我们诉苦,还真帮我们解决难处。”
7月16日,团队终于找到懂铜鼓纹绣法的老绣娘。老人从箱底捧出传家绣品时,手有些抖——绣品边角磨损严重。队员们赶紧拿出带来的无酸收纳盒,帮老人将绣品轻轻放好,又教她“每月用软毛刷扫一次灰”的保存方法。“这宝贝存了几十年,今天才算有个安稳家。”老绣娘拉着樊珂妤的手不放,细细讲起铜鼓纹里“太阳历”的秘密。那天,团队不仅拍下清晰的铜鼓纹,更记下了纹样背后的12个古老传说。
7月17日补充拍摄时,年轻绣娘小吴提到“想学盘金绣,却找不到详细教程”。樊珂妤当即让队员把刚拍的盘金绣视频传了一份给她,又记下她的微信:“后续整理好的针法笔记,我一并发你。”小吴看着手机里的视频,眼里亮了起来:“这下练针法有底气了!”
满载而归:云端筑库,情牵苗岭不停步
7月19日离别时,绣娘们捧着亲手绣的蝴蝶挂件涌来。李奶奶塞给樊珂妤一个荷包:“里头是驱蚊的草药,城里蚊子多。”石奶奶拉着她的手反复叮嘱:“别忘了常发你们整理的纹样给我看。”团队的行李箱里,除了数百张纹样照片、30余段针法视频,还有满满一箱绣娘们的牵挂。
返程后,“绣越苗岭”团队没有停下脚步。他们第一时间将所有素材分类整理,建立起秀山金珠苗绣数据库,标注每种纹样的寓意、针法要点,并特意为老绣娘制作了大字版的《绣品保存手册》,寄到苗寨。樊珂妤每周都和杨阿姨、小吴视频,分享数据库的更新进度,解答她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小吴说,用团队拍的视频教村里的姑娘学绣,大家进步特别快;杨阿姨则高兴地告诉她,有年轻人看到网上流传的铜鼓纹照片,特意来村里拜师了。
从初抵时的陌生到如今的默契,从镜头里的纹样到生活里的帮扶,樊珂妤和团队用9天的三下乡之旅证明:传统技艺的传承,从来不是单向的记录与拯救,而是双向的温暖与共生。当苗绣的纹样在云端清晰呈现,当绣娘们的笑容里多了份踏实,秀山金珠苗绣的春天,正随着这一针一线的坚守与联结,慢慢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