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访寿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了解楚文化的深层基因,追寻楚地文明的演进脉络,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合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合启淮章”团队前往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古城墙等地开展调研,从物质、精神到空间,全方位感受楚文化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社会变迁,感受岁月沧桑,体悟楚风汉韵,为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一)探秘寿县楚博,触摸千年文明
团队首站前往安徽楚文化博物馆。这座场馆借助现代理念与技术弱化历史与现实隔阂,生动展现了寿县的千年文化脉络,成为一座兼具现代化与地方特色的综合博物馆。
在安徽楚文化基本陈列展厅,“立国江汉、东进江淮、徙都寿春、楚韵悠长”四个单元依次铺陈开来,揭开了楚人从春秋中叶至战国末期在江淮大地开拓奋进的历史长卷。这段历史不再是课本中枯燥的年代与事件,而是化作先民们鲜活的奋斗历程。移步寿县文明史展厅,队员们沿着“淮夷旧邦、两汉寿春、秦晋纷争、隋唐寿州、寿州之战、宋清寿州、革命沃土”七个单元缓缓前行。一段段鲜活而厚重的历史铺展开来,其中东汉青铜火锅与现代涮肉锅造型的相似之处,引发了队员们对古人饮食智慧的感慨。这些历史片段转化为深刻的文化记忆,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寿县人民在中华历史进程中的卓越贡献,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也使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最后,队员们走进寿春寿专题展厅。该展厅以“寿县人长寿”为主题,从饮食、起居、养生等多个维度呈现寿县独特的长寿文化。
此次博物馆之行对年轻人是文化觉醒,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历史与各时代青年之间的紧密关联。“传承文化”不再是口号,而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热情的自然流露。


(二)访古城墙孔庙,探节气馆风华
走近寿县古城墙,这座历经九百年风雨的“土坡战城式”建筑,堪称我国古城墙保存的典范。它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将淝水之战的金戈铁马、寿县历代的兴衰更迭,都深深镌刻在每一块古朴砖石之上。东门“喜迎天下宾朋”的题刻,是寿县人民淳朴民风与好客之道的生动注脚。登墙远眺,游人的欢声笑语与历史的悠远回音相互交织,让团队成员真切感受到历史厚重感与现实生命力的完美交融。
移步孔庙文化遗址,高大庄严的孔子塑像首先映入眼帘,其承载的思想之光穿越千年,让队员们不由心生敬畏。庙内古桥上挂满的红色祈福牌承载着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与对未来的憧憬。这些真挚的祈愿,恰是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动回响,彰显着其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的影响力。
踏入二十四节气馆,馆内“观时知序、依时而耕、循时矩行、与时共生”四大板块,借助现代科技,引领团队成员在《淮南子》的文字间跨越时空,触摸节气脉动,探究四时更迭。大家从中领略到古代农耕习俗的智慧结晶,深刻领悟到古人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
从古城墙的沧桑到孔庙的哲思,再到节气馆的智慧,寿县的每一处都在诉说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寿县的这些文化地标,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青年们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让他们在行走中坚定了守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三)珍珠泉润古今,淮南王墓昭春秋
珍珠泉位于寿县八公山区域,是寿县三大名泉之一,以其独特的景观闻名遐迩。泉水如串串珍珠般从池底涌出,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青年人能直观感受古人“珍珠跳波”的诗意想象,品味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而距离珍珠泉不远的淮南王墓,同样吸引着众人的目光。淮南王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他所著的《淮南子》影响深远。驻足淮南王墓前,队员们仔细聆听淮南王的事迹,感受跨越两千年的思想碰撞,为当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精神养分。

这些深刻体验,让团队成员真切触摸到历史文化遗产的厚重肌理,更将守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深深镌刻于心。大家愈发清晰地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需要坚守本真,也要创新表达。展望未来,团队将秉持这份文化使命,以更丰富的呈现形式、更创新的实践路径,积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朝气与动能,让历经岁月沉淀的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的沃土上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通讯员:陈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