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千年豆腐韵承古,科技赋能焕新光——经管学院“合启淮章”团队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专题(二)

时间:2025-07-23     阅读:
为探索传统豆腐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路径,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状况,促进豆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的动力,合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合启淮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淮南市八公山乡,在中国豆腐村、豆腐主题文化园、淮南王刘安墓、珍珠泉以及碗碗香豆业有限公司等地开展豆腐产业深度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企业访谈、工艺体验等方式,成员们深入了解了豆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积极为传统豆腐产业的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古村寻踪:在石板路上读懂文化密码
  踏入八公山脚下的中国豆腐村,团队成员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豆腐传承的大门。古朴的村落建筑依山而建,灰瓦白墙间流淌着岁月的韵味,石板路如蜿蜒的玉带,将历史的碎片串联成线。街角的豆腐雕塑栩栩如生,墙上的彩绘描绘着农耕文明的图景,每一砖一瓦都镌刻着豆腐文化的印记。村民们以豆腐为纽带,将传统生活方式延续至今,让成员们真切感受到,豆腐早已超越食物范畴,成为浸润当地人生命的文化符号。但通过与村民们的交谈,团队成员得知村里虽有古色古香的文旅景观,但实际从事传统豆腐制作的农户数量正在不断下降,年轻人对于制作豆腐的热情也逐渐消散。对此,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统工艺要延续,关键在于培养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有足够的热爱才能将豆腐文化发扬光大,推动豆腐产业创新发展。

  文化园探秘:古今对话中的技艺觉醒
  在豆腐文化主题园,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徐徐展开。从淮南王刘安炼丹时意外点化豆腐的传说,到历代匠人精益求精的技艺革新,团队成员在时光长廊中触摸豆腐文化的千年脉搏。当走进互动体验区,石磨转动间豆浆汩汩流出,卤水点化中豆腐逐渐成型的奇妙过程,让成员们惊叹于古人智慧的同时,更深刻理解了“工匠精神”的精髓。团队成员意识到,一块豆腐的诞生,凝结着繁复的工序与对自然的敬畏,而豆腐产业的发展,也凝聚了众多创业者的智慧结晶。

  企业探访:破局之路上的创新思辨
  步入碗碗香豆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团队成员在与黄经理的访谈中了解到淮南当地豆制品企业发展的艰辛与前进的困难,一场关于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头脑风暴就此展开。"前几年的洪灾淹没了整条全新的生产线,大量库存也消失在那场大水中,现在市场竞争激烈,行业环境也较差。"黄经理的叹息道出了当下实体企业的普遍困境。针对当地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团队成员提出了几项具体的建议,旨在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振兴当地经济。如“互联网+”的产业模式,即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其次,团队成员还建议企业可以探索与其他企业的联名合作机会,提高自身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例如与知名餐饮品牌联名,推出限定款豆腐产品,借助渠道打开市场。这场对话不仅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思路,更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传统产业的振兴,需要的是在坚守品质的同时,以创新思维开拓发展新路径。

  遗踪溯源:在历史坐标中锚定责任
  怀着对豆腐起源的好奇,"合启淮章"团队来到淮南王刘安墓前。墓前的石碑静默矗立,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向团队成员诉说着豆腐文化的起源密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而眼前的墓冢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站在这里,成员们仿佛与古人展开一场无声对话。如何让这份千年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这是古人向成员们提出的考验。
  而这份思考,团队成员在珍珠泉畔找到了答案。清泉汩汩流淌,晶莹剔透的水珠凝结着千年的智慧。传说刘安正是用此泉点化豆腐,成员们捧起清冽的泉水,深刻领悟到:豆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珍视。保护水源、守护生态,不仅是产业根基,更是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担当。

  此次调研中,成员们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身份深入豆腐产业。从八公山下的石板路到珍珠泉的潺潺流水,从豆腐村的烟火气息到文化园的技艺传承,“合启淮章”团队成员用脚步丈量出豆腐文化的厚重,用思考勾勒出乡村振兴的蓝图。这场实践让成员们深刻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的振兴,更是文化的觉醒;青年人的使命,不仅是记录与守护,更是创新与赋能。未来,团队将持续以专业为锚点,以乡土为课堂,让青春在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中绽放光芒,为千年豆腐韵谱写新时代的华章。
通讯员:韩可欣
作者:韩可欣     来源:合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合启淮章”团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