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传承烽火记忆,赓续青年薪火﹣﹣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子赴南通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寻访

时间:2025-07-24     阅读:

步入纪念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光影交织间,一件件斑驳的武器、一封封泛黄的家书、一幅幅褪色的照片,无声地诉说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那段血火交融的峥嵘岁月。展柜中静静陈列的土枪、军号与草鞋,在柔光下折射出信仰的力量,将学子们的思绪拉回那个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年代。
多媒体技术生动重现了革命场景,动态影像仿佛燃烧着当年的战火硝烟。当巨幅黑色大理石墙上镌刻的528位烈士英名映入眼帘,队员们久久驻足,肃然起敬。这片英雄的江海大地,曾有一万八千多名优秀儿女为民族解放赴汤蹈火,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更逾两万人。指尖轻触冰冷的石壁,队员们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讲解员深情讲述了一位92岁高龄的抗战老兵的往事:1945年她投身野战医院时年仅16岁,家族中五位党员、四位新四军,长兄牺牲后仅能以衣冠冢安葬。"他们用生命铸就了不朽的红色丰碑。"队员们动情地在实践日志中记录下感悟,"每一件遗物都在证明,英雄不是课本」遥远符号,而是有热血、有牵挂、有理想的鲜活生命。"

在"江海伟业厅",一组气势恢宏的实景雕塑再现了苏中战役的壮阔图景。粟裕将军指挥华中野战军半月内连战连捷,七场战役的战术沙盘前,队员们屏息凝神,感受着战略智慧与革命豪情。当讲解员提到象征胜利与不屈的"天下第一刺刀"造型纪念碑(高27米,矗立于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时,随行的军事爱好者由衷感慨:"这把刺刀不仅刺穿了敌人的防线,更挑起了民族自强的脊梁!"学习的高潮在庄重的宣誓厅上演。面对鲜红的党旗,全体队员庄严举起右拳,誓言在厅堂中回荡:"我志愿继承先烈遗志,赓续红色血脉…"铿锵有力的声音,仿佛与无数革命先辈和后来者的誓言隔空共鸣。此刻,崇高的革命理想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刻对话。宣誓完毕,有队员郑重取出随身携带的泛黄《张謇传》-﹣这位实业救国的南通先贤,正是近代革命思想的重要启蒙者。书中"父教育,母实业"的箴言,与纪念馆近代厅所展示的张謇教育救国史料相互印证,让队员们对家乡先贤的开拓精神与爱国情怀有了更深理解。

    离馆时暮色初临,纪念馆穹顶的红星已亮起温暖而坚定的光芒。此次南通革命纪念馆之行,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炼,为青年学子注入了强大的信仰力量,激励着他们将“烽火记忆”内化于心,将“青年薪火”代代相传。
作者:李静伟     来源: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传承烽火记忆,赓续青年薪火”实践小分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