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区域发展活力、探寻产业创新路径,东北林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聚交兴农,‘砼’振‘河’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全体成员,于2025年7月16日走进中国海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展示馆,通过参观产业成果、体验创新技术、聆听发展故事,在实地调研中洞察区域经济发展密码,让青春在服务地方发展的实践中积蓄奋进动能。
海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局长围绕经开区的发展历程、战略定位、产业特色及未来规划进行了权威解读与互动交流,为实践队成员们揭开了经开区从“林海雪原”迈向“产业高地”的奋进密码。

时光长廊:在奋斗坐标中锚定青春方位
步入经济技术开发区展示馆,整面墙的“时光轴”瞬间吸引实践队成员的目光。纵向排列的年份刻度旁,文字串联起开发区的发展足迹:从奠基动工的拓荒起点,到首家企业签约入驻的破冰时刻,从首个产业园区建成的跨越节点,再到智慧化升级启动的跃升拐点……队员们不自觉地围拢在几处关键转折年份前,轻触墙面字句,读懂海林市技术开发区从“从零起步”的艰难到“转型升级”的勇气,明白区域发展的每一步跨越,都是一代代建设者以奋斗铺就的前行之路,作为青年人应做这接续奋斗中的担当者。


区位与关怀:在发展合力中校准担当方向
区位地图与领导关怀视频展区,让实践队成员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体系有了更立体的认知。电子屏上展示的黑龙江省地图与海林市地图吸引队员们驻足,俯身细看城市与乡镇的分布脉络,直观感受到区域发展的地理基底。转至领导关怀视频区,看着各级调研中对城乡协同的细致叮嘱、对乡镇产业的具体指导,队员们深刻感悟到区域发展的联动,既需地理的天然联结,更需各方主动串联,作为土木与交通学院的学子,正是串联这些脉络的关键一环。

园区风采:产业活力的直观呈现
来到电子滚动卷轴前,实践队成员随着展卷节奏,细看关于海林森林资源、特色农产品的介绍。“猴头菇”、“黑木耳”等特色标签旁的注解,让队员们结合专业讨论:“这些优质农产要走出大山、特色木材要精深加工,交通物流的畅通与仓储设施的完善是关键支撑。”转至园区风采区,屏幕上正播放智能菌菇生产线的忙碌场景,展架上陈列着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制品。队员们明晰:“从资源到产业的跃升,离不开物流网络的搭建与生产设施的优化,这些正是土木交通专业可以发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我们用专业能力为“好资源”蜕变为“好产业”筑牢的支撑。”




产业沙盘:在发展蓝图中校准行动坐标
灯光下,沙盘中整座城市的轮廓清晰铺展:城区的街巷纵横交错,园区的厂房错落有致,道路的规划井井有条。队员们看着沙盘中滚动播放的“分步推进”、“协同发展”等词语,忽然明白:这张城市蓝图的实现,从来不是孤立的规划,而是需要一群人朝着同一个方向,一步一步扎实推进。


实践之行:在奋斗征程中明晰青春使命
此次“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触摸发展年轮、解码区域格局、直面产业跃升、展望沙盘蓝图,系统了解了海林经开区从艰苦创业到创新引领的奋斗征程。作为新时代青年,队员们明白要以土木之基筑牢发展筋骨,用交通之网贯通振兴血脉,将青春汗水挥洒在东北全面振兴的壮阔征程中,用专业智慧在龙江大地书写“强国建设”的东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