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红信星火”暑期三下乡|乡村连接AI:探寻桃源红迹,播撒数智星火

时间:2025-07-24     阅读: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引导青年在实践中锤炼成长,7月7日,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通信学院“红信星火”社会实践团的7名志愿者与带队老师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奔赴常德市桃源县,开展为期5日的理论宣讲与服务活动。团队以“寻访红色基因”为精神内核,以“科学技术”为服务纽带,以“AI赋能”为创新引擎,精准对接留守儿童、残障儿童及农村老人的需求,用青春行动书写使命担当。
  红色地标寻根:在历史深处筑牢革命初心
  抵达桃源后,实践团循着当地“红色地图”,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红色精神洗礼。在翦伯赞故居,泛黄的手稿与磨损的行囊,无声诉说着这位史学大师从五四运动到民族解放的奋斗历程;黄爱烈士陈列馆内,“头可断,信不可移”的铿锵誓言,深刻诠释了信仰的力量。徐溶熙苏维埃政府旧址作为湘西北第一个红色政权,其如何阻拦敌军通讯,切断常德与湘西联络的联络线的故事,更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红色通信精神”的厚重。烈日当空,常德会战抗日纪念碑前,全体成员肃穆鞠躬,聆听“虎贲之师”的壮烈之声,进一步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续写通信使命”的理想信念。
  科技精准赋能:让数智之光照亮乡村角落
  精准对接桃源县仁丰村实际需求,实践团将“红色通信精神”转化为服务动力,分群体开展科技帮扶。
  针对留守儿童,团队在仁丰村党群服务中心设计了“红色通信启蒙课”。通过“团史闯关”游戏串联红军长征中的通信故事;在“小小红信使”实践环节,队员们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简易对讲机,讲解电波传递原理,让“通信保胜利”的红色记忆与科技好奇心一同扎根童心。
  面向农村老人,队员们分组入户开展“数字助老”行动。通过讲解智能手机基础操作,从视频通话、到养老金查询,逐项破解“数字鸿沟”;联合湖南日报,结合真实案例普及电信诈骗及金融安全知识,通过演示“国家反诈中心”APP的使用及宣传手册的发放筑牢老人“数字安全墙“。70岁的李奶奶学会用微信视频看到远方的孙子后,笑着说:“你们把‘千里眼’‘顺风耳’送到了咱屋头!”
  温情服务暖心:让AI为残障儿童勾勒希望图景
  在常德市福利院,实践团开展了“科技伴成长,红色电波暖童心”主题活动,为残障儿童送去定制化关怀。志愿者们先通过草帽绘画、套圈游戏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再以“红色通信微课堂”讲述“小交通员冒死送情报”的故事,让坚韧信念悄然浸润心灵。
  最令人动容的是“AI遇见未来的我”环节:孩子们用稚嫩的语言描述未来:“我想跟朋友们一起去大草原看看”“我希望未来的我留着长长的头发”“我想做能飞的通信兵”,成员们则用AI绘画工具将这些梦想具象化。当唐氏综合征患儿小宇看到屏幕上“自己”穿着航天服调试通信设备的画像时,眼里闪烁出从未有过的光芒。“科技不只是冰冷的代码,更是点亮希望的星火。”带队宾嘉老师感慨道。
  青春实践铸魂:在服务中书写“大我”担当
  此次“三下乡”活动,既是一次红色精神的传承之旅,也是一场科技服务的实践课堂。队员们在翦伯赞故居领悟“以史为鉴”的责任,在徐溶熙苏维埃旧址读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更在教老人用手机、带孩子做对讲机、陪福利院儿童绘画的过程中,明白了“理论落地”的重量。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通信学院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深化“红色宣讲+科技服务”长效机制,引导更多青年扎根基层、服务社会,让红色通信精神不断延续,让数智星火在乡村振兴中燎原,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通信人,为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作者:宾嘉、刘轶甜     来源: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通信学院“红信星火”社会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