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账本中的家国情怀
——会计学子太行山探寻红色金融记忆
(通讯员:罗思雨、申紫瑜)2025年7月12日,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院“红色会计”暑期实践团一行6人,赴豫北太行山区开展实践。他们以“赤脉寻踪·青史拾珍·薪魂永铸”为主题,探访红色金融遗址,感悟革命年代会计精神。
踏寻:账本里的烽火岁月 首站,实践团抵达冀南银行太行第五分行旧址。冀南银行成立于1939年,是抗战时期党的重要金融机构。在斑驳的印章和泛黄的账本前,同学们了解到:1942年反“扫荡”中,银行员工冒死将重要账簿和印钞版藏入山洞,保住了边区经济命脉。“精确的数字核算,就是支援前线的力量。”同学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年代会计工作的战略意义。
聆听:德兴货栈的“红色算盘” 深入太行腹地,实践团探访了德兴货栈遗址。作为根据地经济枢纽,货栈通过精密计算,用核桃、花椒等山货换回急需的药品、食盐和军工原料。留存的一张张单据,展现了会计工作如何以精准数字冲破封锁,服务抗战大局。“这些数字,是革命智慧的结晶。”同学们感慨道。
感悟:纪念馆里的家国情怀 终点是林北县抗日纪念馆。馆内一本泛黄的《林北县群众献粮献款登记册》吸引了大家:“王李氏,献小米三斗”“张铁柱,献银元两块”……朴素的记录,承载着百姓的赤胆忠心。“会计不仅是数字,更是家国情怀的体现。”这些记录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字背后深沉的情感。
传承:红色基因 会计新篇 太行山之行,让实践团深刻领悟了红色会计精神中的忠诚信仰与责任担当。同学们表示,作为新时代会计学子,必将传承这份精神,践行“赤脉传薪火,会计践初心”的使命,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