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知识筑防线,守护幼苗共成长——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安康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切关怀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落实《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聚焦青少年儿童安全成长需求,切实提升未成年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着力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走深走实,筑牢预防性侵害安全防线,7月下旬,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薪火童行青春志,法护心康筑未来”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安康社区开展以“宣讲知识筑防线,守护幼苗共成长”为主题的宣讲活动,为孩子们送去特殊关爱与呵护,更好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01安全教育进社区,护苗成长润童心
爱心守护成长,知识筑牢防线。为以实际行动彰显青年大学生积极践行儿童优先和儿童友好理念,社会实践团队宣讲员杨昕为安康社区的小朋友们带来一堂生动实用的自护教育课。课程充分考虑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和年龄水平,以亲切温暖、循循善诱的方式,系统讲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和防性侵知识,帮助孩子们树立好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应对潜在危险的方法,为小朋友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把坚实的“保护伞”。
漫画图解识隐私,身体主权记心间。课程伊始,杨昕小老师通过“你说我指”游戏让小朋友们迅速融入课堂氛围;紧接着借助生动有趣的儿童漫画图,引导小朋友们清晰认识身体隐私部位,杨昕小老师重点提醒“背心短裤覆盖的地方,别人不能随便摸,也不能随便看”。小朋友们积极上台互动,深刻认识到了保护自身隐私部位的重要性,学会了爱护和尊重自己与他人的身体,将“我的身体我做主”的观念根植于心。
明辨是非防侵害,法律知识护成长。小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性侵害的三种常见形式:一是不当触碰隐私部位,二是受迫触碰他人隐私,三是强迫暴露或观看隐私,并特别提醒小朋友们:“熟人也可能伤害你,一定要提高警惕!”随后着重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条款,特别阐释了法律对14岁以下儿童的特殊保护,并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记得牢”的自我保护口诀,帮助孩子们清楚认识到法律是捍卫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
情景模拟巧应对,遇险不慌有良方。为充分调动孩子们积极性,让原本羞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小老师巧妙运用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教学方式,引导小朋友们亲身体验危险情境,轻松掌握安全自护技能:一是在公众场合遭遇危险时,能够勇敢大声呼救"我不认识你,不要碰我"等警示用语,并立即向周围大人寻求帮助;二是若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则遵循"冷静周旋-伺机逃脱-默记特征-巧留线索"的脱险策略,时刻牢记生命安全最重要。孩子们在演练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提升了在真实情境下的自我保护能力,真正实现了从“知道”到“做到”的认知提升。
安全知识牢记心 健康成长勇前行。“今天我学到了很多保护自己的重要知识,以后我面对危险再也不害怕了,因为有很多人都在关心着我们。我要把这些安全知识告诉我的好朋友们,让他们也学会保护自己。”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收获。通过本次爱的教育,小朋友们学会了保护自己,关爱他人,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真切体会到社会关爱的温暖力量,更让他们萌生了对生活的热爱。
02同心育苗护未来 携手成长伴童行
关爱每一位孩子,守护每一株幼苗,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唯有全民关爱,以“培土护苗”的耐心、“聚木成林”的恒心,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共同筑牢守护儿童健康成长的坚固防线,才能让每一株幼苗向阳而生、茁壮成长。在推动新时代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社会实践团队将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用“大手”紧紧牵住“小手”,做好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关爱服务工作,让每一个少年儿童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