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西南财经大学“塔影探兴”实践队走进燕赵大地,在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展开了一场乡村振兴的深度解码之旅。从“河滩穷村”到“全国的振兴样板”,实践队员们通过沉浸式调研,既触摸到村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脉搏,更破解了“产业赋能+智慧农业”的振兴密码。在同福智慧农场的科技大棚与馒头生产线的腾腾热气中,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塔元范式”渐次清晰。
同福智慧农场:手指尖的数据攻防
走进同福智慧农场,各样高科技农业机器与村民劳作的身影映入眼帘。“这无疑是一座极具代表性的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实践队员们不禁感慨道。
进入园区内,队员们首先看到的是几排双层的无土栽培区。“这是小白菜、苦菊、空心菜.….它们都是经下方的营养液栽培出来的,而且可以达到一年四季生长。”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新农人”,一边熟练地操控机器运作,一边向实践队员讲解。实践队成员看着这位“新农人”行云流水的操作,通过智慧农业系统精心地呵护每种叶菜。当提到智慧农业给当地带来的变化时,他笑着说:“俺觉得挺好,不仅产量更稳定了,管理起来还特方便。”
实践队成员们跟着这位“新农人”的步伐来到栽培平台,在这里各种叶菜整齐地排列在平台上,有的刚2厘米,有的达到了10厘米,每种叶菜都凝结着村民的心血。他介绍到,“每天我们都会定时检查栽培环境,看叶菜的长势怎么样,氧气含量、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这些数据都很重要,得好好检查,不得马虎一点儿。”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正是这样细心认真的态度为塔元庄的振兴护航,这也是塔元庄的“财富密码”。
图为栽培平台的一种叶菜。时旭妍 供图
同福馒头生产间:坚守极致工艺
走进同福馒头车间,热气腾腾的面香扑鼻而来。这是塔元庄的“馒头加工厂”,在这里,面团在师傅们的手掌间翻转游动,创造出独有的劲道口感。面团经过车间的自动化设备,将传统手工的温度包裹在每一个新生的馒头之中。馒头出炉的那一刻,整个车间都弥漫着诱人的香气。实践队员们品尝着刚出炉的馒头,那软糯香甜的味道瞬间征服了他们的味蕾。师傅们笑着说:“这不仅是馒头,更是塔元庄的味道。”实践队员们深刻理解了,正是这份独有的匠心让塔元庄的馒头闻名遐迩。面团每次的翻涌都在传承对品牌的坚守与热爱。塔元庄的馒头养活了它的村民,承载着的是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更象征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努力。
图为馒头车间的生产设备区域。陈玉函方 供图
读懂村民奋斗密码:于无声处听惊雷,积跬步而至千里
塔元庄的崛起源自于村民们对品质的坚守与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塔元庄的村民们正是对“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最佳诠释。从智慧农业到传统工艺,是“新农人”不舍昼夜的坚持保障叶菜的茁壮生长,是车间师傅们十年一日的奋斗留住传统技法的温度。设备上的每一行数据、天未明响起的闹钟刻录下塔元庄质朴的风情。他们在每一分细节上精益求精,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乡村振兴的时代内涵。“不在乎让多少人看见,只是把自己的岗位守好。”正是这样恪守本分的责任精神带领着塔元庄在乡村振兴的一线阵地越走越稳,越走越远,在新时代谱写塔元最美的乡村乐章。
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塔元庄的成功是村民们用心、用爱雕琢的结果。他们用心对待每一份产品,用行动诠释着对家乡的热爱。乡村振兴,靠的正是村民们同心协力办大事的精神,队员们相信,塔元庄会在这条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向前探索,为振兴之路绘出塔元村的蓝图。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委会负责人合影。 村委会工作人员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