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桥礼村奏响红色强音 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材智红创先锋队 “三下乡”实践团红音讲堂活动纪实

时间:2025-07-26     阅读:
  
  青春之声奏响振兴强音:大学生“红音讲堂”润泽桥礼民心
  盛夏骄阳灼灼,2025年7月20日11时,一群洋溢着青春热情的身影在广西百色桥礼村口汇合,为这方宁静山水注入了崭新的活力。桥礼村,静卧于桂西群山温厚的怀抱中,溪流蜿蜒,梯田如织,传统风貌与现代生活交织,构成一幅生动的田园图景。然而,宁静之下,如同许多乡村一样,桥礼也面临着如何在时代洪流中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叩问。
  甫一抵达,村委干部便热情接待了实践团。在村委办公室简朴的木桌前,村支书同志展开了一幅桥礼村近年发展的“精神地图”。支书对村貌变迁图感慨道:“乡亲们常说,物质上的路宽了,心里头那条‘信心的路’还得继续使劲铺啊!”这番肺腑之言,道出了乡村振兴中思想引领这一关键环节的紧迫性——这正是实践团此行“红音讲堂”立意生根的沃土。
  当日下午13时,村委办公室窗明几净,一场以“红音润心田,聚力促振兴”为主题的讲堂在期待中拉开帷幕。鲜红的横幅下,实践团成员以蓬勃朝气点燃了会场氛围。精心设计的红色主题传单,如思想的种子,被郑重交到村干部的手中。传单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清晰阐释了“集体主义”如何在乡村建设中凝聚众人智慧,生动讲述了“奉献精神”如何在脱贫攻坚的岁月里熠熠生辉。 
  红音激荡,信念如磐
  图中展示的是黄宇翔同学以“半条被子的故事”作为例子宣读“三音”中的“信仰之音”,为“红音讲堂”播下第一粒种子。
  图中展示的是黄华贤同学围绕大别山精神并举出“麻城乘马岗镇”和“黄冈师范学院的‘00后’大学生组成的“红色青春宣讲队”作为例子宣读“三音”中的“奋斗之音”
  图中展示的是黄星桦学宣读“三音”中的“振兴之音”,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说道,
从“脱贫”到“振兴”,不是简单财富增量,而是“农民主体性”的制度再造——让农民成为土地、资金、技术、数据的平等交易主体,从而完成“人的现代化”。
  心潮涌动,前路昭然
  讲堂结束时,暮色悄然漫过窗棂,村委办公室的灯光却显得格外明亮。它映照着村民眼中被重新唤醒的信念之火——这火,是面对发展难题时不再畏缩的勇气;是理解个体与集体命运交融后,愿意为共同家园多付出一分的笃定;更是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将“小我”融入“大我”,以奋斗定义幸福的坚实底气。红音讲堂,不仅传递了理念,更如春雨般悄然浸润了桥礼村乡亲们的心田,唤醒了深埋于心的振兴自觉与行动意愿。红音讲堂虽已落幕,但属于桥礼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图中展示的是实践团队成员宣讲结束在村委会的合影
  红音初响,其声清越,其力方兴。此次讲堂为实践团在桥礼村的系列活动奏响了振奋人心的序章。以红色文化为魂,以集体主义精神为根,以创新创业理念为翼,在知行合一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村民的价值认同,把“奉献精神”转化为乡村治理的情感纽带,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产业振兴的方法论,实现了从理论灌输到情感共鸣、从价值共识到行动自觉的螺旋式上升。青年学生在红音讲堂中检验真理,村民在互动参与中重塑主体性,共同构建起“红色引领—群众主体—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范式,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大业、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也为高校实践育人、基层理论武装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青春的脚步不会停歇,他们将继续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倾听泥土的脉搏,用知识和热情为桥礼村的振兴画卷添上属于青年一代的浓墨重彩。当红色信念的种子在思想深处生根发芽,当集体意识与奉献精神成为行动自觉,桥礼人必将在共同信念的引领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携手迎接充满希望的未来。
  
作者:暑期“三下乡”材智红创先锋队社会实践团     来源:暑期“三下乡”材智红创先锋队社会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