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官蔚涛、周易于)7月22日,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青春回响医路同行”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深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跟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派驻的对口支援专家,参与“周二义诊日”跟诊学习,全程观摩诊疗流程,并深入各科室开展访谈。揭开了省级优质医疗资源精准滴灌茶乡的生动实践。此次跟诊学习,真切呈现了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惠泽百姓的具体路径与价值内涵。
技术下沉:从“输血”到“造血”的精准帮扶
自2009年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从人才技术、人文交流、资金设备等方面全方位对口帮扶五峰县,累计派出15批次、近70名专家扎根县医院开展医疗帮扶。在此次义诊跟诊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协助老师们进行挂号分诊、病史采集和初步评估,深刻体会到帮扶专家们带来的不仅是精湛医术,更是县医院自身“造血”能力的显著提升。目前,来自省人民的4位帮扶医生均在各自的岗位发挥着骨干作用:骨科陈任医生三周内已协助完成十余台手术;放射介入科任权医生成功指导开展了县医院首例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并规范了影像引导下的穿刺技术;神经内科邓敏医生则通过“传帮带”,着力填补神经内科专科人才空白。
理念交融:在慢病管理中体悟医者仁心
在跟诊学习中,实践队员针对夏季常见病预防、慢性病管理等主题,将专业医学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健康小贴士”,在患者与医生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队员们深切体会到,细致沟通与人文关怀是基层医疗的关键价值所在,这也让“医者仁心”的内涵变得更为具体。
队员们观察到,五峰县老年慢性病患者群体庞大,其需求不仅在于治疗方案,更在于可持续的健康管理。帮扶专家杨凡医生对此深有同感:“基层患者对治疗周期尤为敏感,若三天未见明显效果,就可能考虑转诊。这促使我们主动提升沟通效率,更需用心筑牢医患信任的基石。”
青春共鸣:在茶乡沃土中播种职业理想
在跟诊学习期间,实践队员围绕工作内容、帮扶成效及个人规划等主题,对支援专家进行了深度访谈。受访医生们一致表示,投身基层工作不仅是个人能力的淬炼提升,更是一份以专业所长服务县域医疗发展的荣幸。同时,他们寄语青年学子,强调基层实践对医学生成长的关键价值。陈任医生指出:“基层实践能让医学生直观理解分级诊疗体系的运行逻辑,既拓宽职业视野,更能跳出高校‘象牙塔’,洞察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真实需求。”神经内科邓敏医生则勉励队员:“基层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医疗资源相对有限,这对临床诊断能力是极大考验。希望你们珍惜此次实践机会,在挑战中锤炼成长。”

技能淬炼:于方寸镜间砺基层真知
与此同时,在县医院各科室专家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分组进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及南院区进行临床见习。通过查房、观摩手术、书写病历等方式,队员们近距离学习基层医疗工作的诊疗流程。这段宝贵的经历,不仅深化了他们对基层医疗实践的认知,更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帮扶医生们在有限条件下倾力传递技术薪火、守护患者健康的医者担当——于细微处方见仁心坚守,在平凡中铸就健康防线。
驻点帮扶,不仅是技术理念的传递,更是医者仁心的深植。这份远离都市繁华、扎根乡土默默耕耘的奉献,宛如茶乡山间不息的清泉,无声滋养着基层医疗的沃土。作为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的学子,学院教师们躬身基层、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已深深融入青年医学生的心田,化作照亮未来医者之路的明灯。薪火相传,其光愈炽;仁心奉献,其志弥坚——这份传承,必将在广袤乡土间,绽放出守护生命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