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7月7日,安徽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智绘毛畈”实践团队怀揣着助力乡村振兴的热忱,深入毛畈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脚踩泥土、贴近群众,通过实地调研、直播助农、文化科普等多元形式,用青春力量为毛畈村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在实践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深入产业一线,探寻乡村发展密码
为全面了解毛畈村产业发展现状,实践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与特色产业基地,开启了“沉浸式”调研之旅。在郁郁葱葱的葡萄园内,团队成员们详细询问葡萄种植技术、产量及销售渠道,看着挂满枝头的饱满果实,真切感受到特色农业为乡村带来的生机;在葡萄酒厂里,从葡萄酿造到成品灌装的全流程参观,让团队成员们对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有了直观认识;而独具乡村特色的火锅民宿,则让团队成员们看到了“农旅融合”的创新模式,感受到毛畈村在盘活闲置资源、打造乡村新业态上的构思。
每到一处,团队成员都认真记录、积极提问,与当地经营者深入交流产业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毛畈村的产业发展充分结合了本地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为青年学子理解“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提供了生动案例。
(团队成员深入葡萄园。摄影:余康妮)
(负责人方总向团队介绍毛畈特色产品。摄影:余康妮)
创新宣传形式,为乡村魅力“发声”
为让更多人认识毛畈、走进毛畈,实践团队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积极开展直播助农活动。团队成员化身“带货主播”,走进葡萄园、民宿等地,通过镜头向网友展示毛畈村的特色农产品和乡村风光,详细介绍产品特点与购买方式,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互动,有效拓宽了当地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
此外,团队还特别邀请毛畈村支部书记姚有志共同录制宣传短视频,为毛畈村量身打造“声画名片”。结合村里的特色产业和民俗文化,团队精心创作毛畈村专属歌曲,以激扬明快的曲调勾勒乡村振兴的蓬勃气象。实践团队全程负责视频的策划、拍摄与后期制作,通过年轻化的视角和剪辑手法,让短视频更具传播力。姚书记表示:“大学生们带来的新想法、新技术,让我们村的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活力,相信会有更多人通过这些视频了解毛畈、喜欢毛畈。”
(团队开展直播带货。摄影:余康妮)
(团队成员与姚有志书记录歌现场。摄影:余康妮)
发挥专业所长,科普课堂点亮童心
作为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生,团队成员利用专业优势,为当地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科普小课堂。成员们以人工智能发展史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讲解AI赋能知识;借助智能小车模型,形象展示机械构造与智能原理,引导孩子们在互动实践中触摸科技、探索未知;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参与互动小游戏,对科技的好奇与探索欲被充分激发。
“原来人工智能应用这么广泛!”“哥哥姐姐操作的智能车好厉害!”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课堂。实践团队成员表示,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看世界的小窗户,是这次实践中最有意义的事之一。通过科普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学生的暑期生活,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学与梦想的种子。
(团队成员进行授课。摄影:余康妮)
(团队与小朋友们合影。摄影:余康妮)
此次深入毛畈村的一系列活动,让青年学子在深入乡村的过程中,既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也用实际行动为毛畈村的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团队成员们表示,未来将继续关注毛畈村的发展,将实践中的所学所思转化为成长动力,努力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青年,用智慧与担当助力乡村振兴事业行稳致远。
(撰稿人:王希 余康妮)
(摄影:余康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