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红色文化调研团队奔赴汕尾市海丰县,聚焦红宫红场开展了深入的红色文化资源调研活动,旨在深挖当地红色历史,了解彭湃精神在教育领域的传承情况,并以数据视角洞察大众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现状。
追溯红宫红场:历史底蕴与革命记忆 红宫红场作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调研团队抵达后,在讲解员引导下,回溯那段烽火岁月。20世纪20年代,彭湃等革命先驱在此燃起革命火种,红宫曾是海丰苏维埃政权办公地,见证过农民运动的蓬勃浪潮;红场则是举行盛大集会、誓师起义的地方,“五一”劳动节大会等重要革命活动在此开展,红色印记遍布每一处角落。
图为队员聆听讲解员讲述红宫红场革命故事。马凯旋 供图
在红宫陈列馆,团队成员看到珍贵文物与史料:农民自卫军使用的武器、印着革命标语的传单,还有彭湃撰写的革命文稿。这些实物,无声诉说着当年农民运动的壮烈——为争取权益,无数志士在此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践行革命理想。讲解员饱含深情地向实践队成员讲述:“当年,海丰的乡亲们追随着彭湃投身革命,哪怕吃不饱、穿不暖,环境再艰苦,可人人心里都揣着改变命运、让工农当家作主的坚定信念,红宫红场就是他们凝聚力量、传递信仰的精神阵地,承载着那段热血沸腾又满是希望的岁月。”
图为队员聆听讲解员讲述红宫红场革命故事。马凯旋 供图
为让红宫红场的红色故事更生动地传递,实践队精心创作相关绘本。绘本中,一幅画面尤为动人:在红宫红场的大门前,一位革命者高举其亲手缝制的红旗,旗帜鲜红似火,映照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为绘本中展现红宫红场成立时,革命者高举红旗的画面。罗思怡 供图
这不仅是艺术化的历史再现,更以细腻笔触,串联起红宫红场从革命年代到当下的精神传承,让大家透过童真视角,触摸先辈们对理想的执着。
从红宫红场的历史回溯中走出,彭湃这位伟大“农民运动大王”的精神力量,早已跨越时空,成为照亮海丰当地教育事业的红色灯塔。在海丰县的中小学里,彭湃的故事与精神深度融入日常教学体系,主题班会、红色研学等多样活动,成为传承这份精神的生动载体,让革命先辈的信念与奉献,在新一代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
彭湃精神:教育领域的红色灯塔
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在教师群体中,超过80%的教师会主动将彭湃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海丰县某中学的历史教师林老师提到:“在讲述中国革命史时,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学生们对于彭湃烧田契等故事兴趣浓厚,这有助于他们深刻理解革命先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从学生层面来看,在对多所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中,约75%的学生能够清晰讲述彭湃的主要革命事迹。调研中,一位就读于海丰县实验小学的学生说:“我听老师讲,彭湃爷爷家里有好多田契,可他为了让农民能有自己的土地,把那些田契都烧掉啦!我觉得他特别勇敢和无私!”
家长们也高度认可红色教育的重要性。超90%的家长表示支持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部分家长还会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前往红宫红场等红色景点,亲身感受革命历史的熏陶。
调研数据:红色文化传承的现状剖析 为全面了解当地民众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调研团队发放了大量问卷,并对不同年龄段、职业的人群展开访谈。结果显示,在普通民众中,约85%的受访者知晓红宫红场是重要的红色地标,但能够准确阐述其核心革命事件及历史意义的比例仅为60%,这表明红色地标的知名度较高,但民众对其背后深厚历史文化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在传承意愿方面,数据令人欣慰。约8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主动传播红宫红场的红色故事,希望通过自身行动让更多人了解这段珍贵的历史。同时,超过70%的人建议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节、开发红色文创产品等方式,进一步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
结语: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新篇 此次对红宫红场的调研,为实践队成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从革命历史的追溯,到彭湃精神在教育中的传承,再到民众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期待,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构成了一幅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画卷。未来,团队将基于调研成果,通过创作红色主题的艺术作品、开展校园红色文化宣讲等活动,助力红宫红场的红色文化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为队员于红场大门前合影。马凯旋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