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问茶暑日下,茶香飘处生计来
自党的十九大以后,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重大任务,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茶田守望实践队”于2025年暑假对山东省日照市的茶农进行走访调查,了解茶农生计,探究影响茶农生计韧性的因素,为后期改善茶农收入、提高茶叶产量提供建议和见解,以便于精准服务政府的乡村振兴任务。2025年7月9日,“茶田守望实践队”队员一起前往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潘家洼村、安家湖村、卜家村、汪家庄村等地,开展调研活动。
茶农是茶叶产业的基石,他们的生计状况直接关系到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茶农生计的因素错综复杂。开展本次调查,就是为了摸清实情,为改善茶农生计、推动茶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为了更好的了解茶农生计和茶园现状,使本次调研更加高效,实践队员在队长王晶的带领下于2025年6月22日召开了集体会议,并且进行了出征仪式。在队长王晶的讲解下,队员们对本次实践的主题有了大致的了解,明确了本次的任务。会上,队长王晶依照现了解的情况,与队员们集体讨论了日照市当前的茶叶产业经营模式,并为我们介绍了茶农的基本情况,为我们后期调研打好了基础。在出征仪式上,队长王晶为我们进行了后期任务的分配以及计划,团队成员也因此做了充足的准备,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此次调研。此外,队长还特别强调了暑期实践的安全性,要求队员做好防暑措施以便应对突发状况。

图为队长王晶在社会实践出征仪式上与实践队员讲解具体任务。袁成鑫 供图
2025年7月9号,实践队员迎着夏日的烈阳,走上了郁郁葱葱的茶山。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实践队员首先在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潘家洼村的春雨茶厂进行考察。依茶厂老板所说,现在潘家洼村茶园用地都是从耕地转变而来,茶农收入受市场价格影响较大,茶农收入较少,呈现出“辛勤劳作是他们生活的常态,但收入却并不稳定”的状况。并且茶树受冻害和虫害影响较大。
考察期间,茶农们积极配合队员的调查。茶农们朴实无华,在回答问题的同时还不忘关心实践队员的身体能否忍受酷暑。当茶农们遇到一些令他们难以理解的问题时,实践队员也在积极为他们解惑,耐心并且细心的为茶农讲解。通过与茶农的沟通交流,实践队员发现当地的茶园的分布非常破碎且分散细小化,同属于一个茶农的两块茶园甚至可以相距七八公里,极大耽误茶农劳作时间。
实践队员还发现,茶园种植者的老龄化比较明显。由于茶园收入不稳定并且少。在茶园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是老年人,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茶农年龄大,不能较好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对新品种的茶树了解很少,都是沿用自家种了很多年的老茶树。而且采茶基本都是用人工采摘,使得茶农工作量极大。调查发现,茶农的采茶时间一天平均就到十个小时,但是采摘的数量却不是很理想。对于合作社,茶农们可谓是毁誉参半。有的茶农非常愿意加入合作社,并且愿意政府同意收购以增加茶叶价格的稳定性。而有一部分茶农则认为当前合作社价格偏低,并且政府补贴较少甚至没有,他们宁愿自己承受市场风险也不愿加入合作社。这种现状希望政府多多组织人员培训,加大补贴力度,帮助茶农进行品牌宣传,多为茶农做实事。茶农们扩大茶园的意愿不是很大,直接原因就是茶园呈现饱和,没有多余的土地供茶农开垦种植茶树。

图为实践队员在茶园与茶农亲密交流。袁成鑫 供图
经过本次的实践调查,“茶田守望实践队”队员对茶农生计有着一定的了解。调查结果表明,日照市的茶农生计现状呈现多面性。在收入方面,不同规模的茶园茶农收入差距较大,茶叶销售的影响比较大;在支出成本方面,生产和销售所带来的花费给了茶农很大的压力;茶农生产经营模式多样,个体散户占比极大,个体户与个体户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茶农之间的缺乏有效交流;茶叶销售稳定性较差等等。为改善茶农生计,促进日照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以应对自然影响、强化市场开拓与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优化政策落实与扶持力度、加大技术推广与培训提高茶农技术水平等方面综合施策。
经过此次调研,队员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队员们积累经验,完善自己,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坚定了奉献社会的理想信念。活动之后,队员们积极撰稿,以便政府发现并且采纳实践队员的成果和建议,为改善茶农生计增添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实现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留下自己重重的一笔。(通讯员 马劭涵)

图为“茶田守望实践队”全部队员合影。袁成鑫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