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潮涌晋江千帆共治’——晋江经验中的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实践团进一步深入晋江市英林镇及其辖属的西埔村、湖尾村,探寻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晋江经验”,感受当地在这一领域的创新实践与积极成效。
英林镇:智慧网格的创新实践 实践团成员调研的第一站是英林镇。英林镇党建办主任姚金向为团队成员介绍,英林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智慧网格建设,通过优化网格划分、整合资源力量、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英林镇的探索,本质上是对基层治理“九龙治水”困局的突破——通过优化网格划分实现资源整合,借助数字技术打破部门壁垒,让治理从“各管一段”的碎片状态升级为“全域协同”的系统格局。
英林镇党建办主任与实践团成员深度交流对话
在英林镇网格办工作人员林德树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英林镇智慧网格系统。了解到该系统不仅是数据收集与管理的工具,更是基层治理的“智慧大脑”。通过“以图管房,以房管人”的创新理念,实现了人口数据、房屋信息、经营单位等信息的精准采集与动态更新。网格员们借助手机APP,随时随地录入、更新信息,确保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网格办工作人员林德树表示,“我们镇还推行了“102030”工作机制,每月10日为网格接访日,20日为网格入户日,30日为网格协调日,充分调动了乡贤、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参与网格建设,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这种工作机制不仅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还增强了基层治理的活力与效能。”数字技术让治理有了骨架,而人的参与让它有了血肉。
英林镇网格办工作人员为实践团成员答疑解惑
西埔村:数字治理的基层样本 从英林镇出发,调研团队来到了西埔村,这里作为革命老区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出了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独特魅力。西埔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结合智慧系统升级,打造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注入数字技术的新动能。
西埔村网格站“荣誉墙”实拍
随后,负责人向团队详细介绍智慧网格平台在西埔村的应用场景,从一标三实信息的采集更新,到民意诉求的处理,再到卫生、安全生产问题的上报,都离不开网格员们对系统的熟练运用。尽管数据考核的压力依然存在,但西埔村的网格员们凭借扎实的工作作风与高效的工作效率,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
在访谈环节,团队成员在与负责人的交流中捕捉到,西埔村的网格划分充分考虑了物理空间与自然村的实际情况,4个网格涵盖了村内的各个区域,其中1个专属网格专门负责学校管理,确保了学生信息的精准采集与管理。网格员们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深入群众,开展综合服务、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工作,真正做到了“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这里的数字治理,不仅是技术应用,更是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的时代诠释。
网格站负责人与实践团成员合照留影
湖尾村:数字赋能建设美丽乡村 调研的最后一站是湖尾村。湖尾村负责人首先向大家介绍村的基本情况,这里以服装、水产养殖、海鲜餐饮等多元化产业闻名,同时也在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湖尾村的网格划分以区域为基础,3个网格涵盖了全村的各个角落,网格员们通过定期入户走访,实现了对人口信息、房屋动态的精准掌握。
实践团成员还跟随网格员一起走访了网格站,实地了解网格员的工作环境和流程,深入了解到湖尾村的智慧网格系统不仅用于信息的上传下达,更在解决居民诉求、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网格员们在处理邻里纠纷、环境卫生等问题时,能够及时通过系统上报并跟进处理进度,形成了闭环管理。尽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湖尾村的网格员们依然积极利用系统的优势,为村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湖尾村网格站实拍
结语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晋江市英林镇及其辖属村在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从英林镇的智慧网格创新,到西埔村的数字治理样本,再到湖尾村的乡村治理实践,这些鲜活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能,更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团队成员表示:“在未来的基层治理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晋江这样的创新实践,让数字技术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