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广财青年解码红色密码,青春赋能惠来振兴

    时间:2025-07-31     阅读:
    来源:赖奕茹 古丽彬

  为深入贯彻“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导向,助力乡村振兴,7月11至15日,广东财经大学“惠风徐来”实践团奔赴揭阳市惠来县林樟村,以青春为笔,解码红色基因密码,以实干为墨,丈量乡土振兴征程——在惠来的土地上探寻红色活化路径,用行动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一、是“红色探路人”,溯源红色根脉

  实践队首站走进上林村中共潮普惠县委旧址(朝聚祠),在这片曾被革命先辈热血浇灌的土地上,队员们触摸历史温度,在岁月肌理中追溯革命工作的往昔脉络。走出朝聚祠,实践团锚定林樟村作为核心调研地,与林樟村书记林海清、副主任林东梅就红色文旅村落搭建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度探讨。双方聚焦红色景点体系化规划、游客接待配套设施短板等实际问题,全面梳理林樟村红色文旅的发展现状,精准挖掘破局方向。随后,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团实地走访赤花剧社旧址、许玉磬同志故居等8处红色遗址,于三山祠追溯土地革命烽火脉络,在赤花剧社感受往昔浓厚文化宣传氛围。队员们以青春视角为切口,深入挖掘林樟村红色故事的时代价值,让革命记忆鲜活呈现,搭建起历史与年轻群体沟通桥梁,为林樟村红色文旅发展注入青春动能,助力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活用,赋能乡村振兴。

  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少莹带领实践团与村书记林海清、副主任林东梅开展深度交流

是“创意赋能者”,激活产业动能

  挖掘红色脉络的同时,实践团紧扣“文化赋能产业”理念,以青春创意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队员们穿梭于朝聚祠、赤花剧社等红色遗迹间,用镜头捕捉历史建筑的岁月纹理,从斑驳砖墙、褪色标语里捕捉历史韵味;经精心剪辑后化为宣传片,借影视化语言串联红色地标与精神传承,为乡村文旅引流,让红色文化“活态”传播。同时开展“红色记忆,时代新声”宣讲活动:在村落广场上,队员们生动演绎大南山革命故事;并穿插故事分享,将零散历史知识系统串联,让村民与游客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此外,团队还打造“红南南”IP文创矩阵,将惠来红色元素融入帆布包、钥匙扣等文创产品,让红色文化“看得见、带得走”,以创意激活红色资源经济价值。

  实践团设计制作的文创产品

三、是“校地联络人”,搭建协同桥梁

  7月15日,实践团与惠城镇人民政府举行专题座谈会,架起“校地协同桥”,共探惠来发展新路径。会上,实践团分享对“红色+绿色”融合发展模式的见解,以及对林樟村红色文旅发展的潜力分析,为惠来的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当地政府对实践团的调研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详细介绍惠来红色遗址保护修缮、产业规划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期待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深化校地联动合作。双方就后续调研成果落地、资源精准对接等达成初步共识,为校地协同助力乡村发展奠定基础,共同构建“青春智慧+地方资源”协调发展的良好机制,为惠来乡村振兴凝聚合力。

  惠城镇团委与实践团开展座谈

  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青春是最亮丽的底色。据悉,广东财经大学“惠风徐来”实践团已深耕惠来两年,积累了扎实成果,已产出IP形象1个、系列文创7件、微党课7部等成果。此次实践,队员们以“探路人+赋能者+联络人”身份,串起“红色挖掘-文化传播-产业激活-校地协同”的闭环链条,让红色基因与青春创意碰撞,为革命热土注入发展新活力。未来,“惠风徐来”实践团将继续以青春之墨,创意为笔,在惠来乡村振兴画卷上续写红色赋能新篇,让青春力量如星火般,在革命热土的振兴征程中持续闪耀光芒。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