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青春循法入雪域,丹心向日映格桑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格桑向阳·法润藏乡”社会实践纪实

    时间:2025-07-31     阅读:
    来源:“格桑向阳·法润藏乡”团队
  血脉相融,方成中华;同心筑梦,始得复兴。2025年7月4日至15日,为把法治温度带进高原、把团结种子撒向边疆,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格桑向阳·法润藏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西藏朗县,与朗县团委并肩,用脚步丈量边关,用专业赋能普法,为雪山峡谷添一抹青春亮色。 

  抵达拉萨后,队员们先短暂休整一天,适应藏区高原环境,缓解高原反应。随后前往朗县,车窗外的经幡与河谷预告了即将展开的朗县之行的篇章。

  朗县第一站,实践队与朗县群团工作委员会和金东乡联合开展党建带团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在朗县金东边境乡西日卡守土固边教学堂内,聆听感受“四代人的国旗情”;在燃木章,切身体验巡边路线,开始读懂那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沉淀多少真情”,践行“国土有人守,青春不缺席”;在村落里,在藏族党员同志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走进当地藏族群众的家中,深入体验当地民俗文化,并结合自身法学专业优势,了解群众知法守法用法现状,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开展普法活动;在小学教室里,团队成员丁延蒙用通俗、生动的方式为大家上了一堂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爱国主义课,中途与学生们互动问答,赠送了精美的儿童书籍和小礼物,并在课程结束后带领学生们一起进行烧箔画手工制作。



图为团队与当地工作人员开展党建带团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时在朗县初心教育讲学堂前的合影
 
  下一站,团队与朗县团委来到千年核桃林。粗壮的树干像长者,娓娓道来“一颗核桃富一方人”的振兴故事;团队成员走访附近种植核桃的居民,深入挖掘千年核桃林的独特魅力以及核桃与朗县经济发展的联系。



图为团队成员听工作人员对核桃林的介绍

  随后,大家走进冲康庄园——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的出生地。斑驳的墙体、苍劲的树木,低声讲述着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童年与旧西藏风云,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队员们在静默中完成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图为团队成员在冲康庄园的合照
 
  实践大部分直至尾声,实践队行程覆盖朗县、林芝、拉萨等地,进行对援藏律师、人大代表、司法局、信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的访谈。人社局受访者提到朗县劳动就业方面有农牧民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劳动监察等保障措施,也会进行相关法律的普法工作;人大代表提及目前审核文件对于判定其是否越界、是否踩到法律红线的把控有困难,需要更多专业法学人才,但招录专门法学人才下派到西藏各地区,也很难保证精准对口及效率,包括有的法学志愿者前往藏区,待一年,没有编制,也很难使当地法治发展有所进步;信访局受访者提及近一年处理的最多的是拖欠工程款、民工工资相关问题,值得庆贺的是,推行法治化以来,去年到今年信访总量下降了50%,信访局主要聚焦源头治理,成效显著,但是即便每天带动村委会普法,村民法治意识仍然普遍较低,比如遇到劳动纠纷时仍然不知道怎么用法律来处理......通过访谈与调研,队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藏区目前的法治现状,更加认为本次实践不虚此行,了解到了很多从书本上、在学校里无法获取的内容,这些内容会通过他们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吸引更多人来助力藏区法治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林芝市朗县司法局工作人员
 
返程时,队员们回望雪山,轻声许愿: 
“愿下次再来,藏区有更多专业的法治人才。”
“希望下次再来的时候,藏区人人都会用法律处理问题。”
“希望这片纯净之土可以有法律锦上添花。” 
江水奔腾,法意不息;格桑向阳,团结花开。


(作者:孙雨欣  图片:“格桑向阳·法润藏乡”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