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探寻新安医学根脉与康养潜力,橘井队员与黄山古村的深度对话

    时间:2025-08-13     阅读:
    来源: 陈淑婷 安徽中医药大学
古村落的清晨宁静祥和。在一处保存完好的徽派老宅天井旁,橘井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身着醒目的红色马甲,与受邀前来的几位村中长者围坐在一起。小方桌上摆放着当地特色的绿茶,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访谈在氤氲茶香中开始。村委干部主持开场,简要说明了服务队的来意,老人们眼中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要说新安医学,我们这地方以前可是出过不少走方郎中的。”年过八旬的村民李大爷声音洪亮,率先打开了话匣子,“我小时候就听我爹讲,邻村有位‘张一贴’,专治跌打损伤,手法了得,一贴膏药下去就好大半。”他顿了顿,接着说:“我家也有个祖上传下来的土方子,专治山里人常见的筋骨劳损。方子简单,主要就是后山能采到的几味草药,像接骨木、透骨草,加上点酒糟外敷。”李大爷毫无保留地分享着家族记忆,队员们飞快地记录着药名、用法和背后的故事。另一位吴奶奶则补充道:“以前老房子盖的时候都讲究,你看这天井,通风好,屋里不潮,人住着少生病。还有啊,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插艾草菖蒲,驱邪防病,这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养生智慧哩。”队员们不仅用纸笔详实记录,更使用专业录音录像设备,力求将老人们饱含情感的口述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负责口述史的队员小王感慨:“这些鲜活的历史细节,是书本里找不到的宝藏,对新安医学的民间传承研究太重要了。”
下午的访谈对象转向了乡村发展的实践者——民宿经营者。在村中一家颇具特色的民宿“归云居”内,经营者接待了服务队。“这两年,明显感觉游客对健康养生类的项目兴趣大增。”经营者介绍道,“我们尝试提供过简单的药膳,比如用本地土鸡炖点黄芪、枸杞,还有请过懂推拿的师傅来做体验,客人都挺喜欢。但问题在于,项目比较零散,缺乏深度和文化内涵,形不成特色和吸引力。”队员们详细询问了现有康养项目的具体内容、定价、参与度、游客评价以及运营中遇到的困难。队员小林边记录边思考:“游客反馈显示他们对‘有故事’、‘有体验感’、‘有效果’的中医药项目更感兴趣。”
与此同时,另一组队员与村委干部进行了更深入的产业融合探讨。村委干部提出核心关切:“新安医学文化底蕴深厚,黄山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关键是如何把这两张‘牌’打好,转化成游客愿意买单的体验?”队员们结合上午收集的文化资源和下午了解的游客需求,提出了初步构想。队员小赵建议:“可以设计主题线路,比如‘新安药香之旅’:上午由药农或懂草药的老人带领,在山林步道辨识黄山贡菊、黄精、茯苓等道地药材,讲解药用价值;下午在民宿或特定场所,由专业人士指导游客亲手制作一道祛湿或滋补的药膳,并品尝。或者‘古村康养体验’:结合徽派建筑的养生智慧讲解,安排简短的中医体质辨识,再根据体质推荐相应的穴位按摩或艾灸体验。”村委干部对这些融合了文化、生态和体验的线路构想表示出浓厚兴趣:“这个思路好!把文化故事、自然资源和动手体验串起来,就有特色了。”
访谈间隙,队员们不忘回馈村民。利用所学知识,队员小陈针对当地普遍反映的“湿气重”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湿气的成因、常见症状(如身体困重、舌苔厚腻)以及日常调理方法。她现场示范了简易祛湿药膳(如薏米红豆粥)的做法要点,并教授了足三里、阴陵泉等祛湿要穴的定位和按摩手法。几位围观的村民饶有兴趣地跟着学习按压穴位。“哎哟,按这个‘足三里’确实有点酸胀,但按完感觉腿脚松快了些!”村民赵阿姨惊喜地分享感受。这些实用的互动,不仅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也为未来设计更接地气的康养旅游体验项目收集了一手反馈。
一整天的深度对话,在斑驳的古墙映衬下,新安医学的历史脉络愈发清晰,而将其融入现代康养旅游的蓝图,也在思想的碰撞中勾勒出雏形。
(通讯员 陈淑婷)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