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批青年学子走进东京山地区,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从山下的马连沟村到山顶的百年古庙,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心灵触摸文化,在田野与山林间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更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是一段青春与土地的对话,一份担当与时代的共鸣。
扎根乡村热土触摸振兴脉搏 实践第一站,学子们来到东京山下的马连沟村。泥土的芬芳驱散了城市的喧嚣,在为期七日的驻留中,他们见证朝阳为田埂镀上金边,聆听蛙鸣与星光共奏夜曲,更被村民们如晒透谷子般的淳朴热情深深打动。“这不是简单的‘体验’,而是用青春真切丈量乡村振兴的热土。”学子们坦言,出发时的疑惑---为什么要三下乡,在实践中逐渐消解。在与村民共同劳作、团结互助攻克难题的过程中,他们深刻体会到,乡村里长出的希望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体现。青年一代唯有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才能将学识化为服务的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探寻古山文脉守护精神家园 告别乡村,学子们沿着蜿蜒的青灰石阶向东京山深处行进。古柏斜枝在晨光中织就密网,山顶古庙的祈福带随风轻扬,远处蓝绿海浪与黛青山影在天际交融,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卷徐徐展开。当他们在薄雾中轻擦百年佛像,除去的不仅是表面的尘埃,更是对历史尊重的生动践行。“守护文化遗产,方能让文脉在现代化中绵延。”这一认知在实践中愈发清晰。(图片经管理人员批准后拍摄)
禅房内茶香袅袅,妙音师傅的箴言发人深省:“植物,浇水太多会烂根,太旱会枯萎,做人做事也是这个道理,要找平衡。”徒弟谈及的“祸兮福所倚”,更让学子们领悟到,面对困难不应气馁。这些穿越千年的智慧,早已超越宗教范畴,成为滋养人心的精神源泉。学子们深刻认识到,传承这份智慧,让文化根脉融入现代生活,正是青春担当的体现。而这一切,与党始终重视的文化传承、文化事业发展及文化自信理念高度契合,他们的行动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积极践行。
山顶上,当地村民张大爷“靠山更要护山”的朴素话语,与游客“这里的故事比风景还动人”的感慨,让学子们豁然开朗: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本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年轻一代,正要用实际行动接过这份守护的责任。
践行青春使命续写时代华章 离别之际,东京山108声钟鸣回荡山间,是文化仪式的悠长回响。妙音师傅“愿你们学业精进”的叮嘱,饱含着长辈最朴素的期许;斋饭的清香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哲思,让学子们读懂了“艰苦奋斗”这一现代化精神内核。
同学绘制指示牌、在祈福带上写下青春期盼,这些细微行动,正是对时代的生动回应:不做空谈者,要做实干的建设者。此次“三下乡”实践,让学子们深入乡村、贴近群众,以实干落实党的要求,让青春担当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牢记党的嘱托,勇挑时代重担,以青春热血续写新的辉煌篇章——这,就是我们的使命。”学子们的心声,正是新时代青年对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作者:王琳、崔传富、衡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