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工科“芯”火照阿坝,青春赋能振兴途

    时间:2025-08-14     阅读:
    来源:三下乡网

为积极响应青年学子"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号召。2025年7月7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工学院由电子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6个专业12名学生组成的“工科赋能・‘芯’锋承韵” 实践团深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卓克基中心校及周边乡村,以 “红色教育 + 科普服务 + 创新实践” 三位一体模式开展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充分发挥 “工科赋能” 品牌示范效应,通过沉浸式课堂、实操体验和实地调研,为乡村教育注入科技活力,让红色基因在实践中传承。

团队紧扣“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的殷切嘱托。以“红色教育”激发爱国精神,通过知识宣讲开展主题课堂筑牢政治根基;以“科普服务”搭建知识桥梁,通过趣味物理实验、编程启蒙等课程激发藏汉学子科学兴趣;以“创新实践”培育民族基因,组织师生重走长征路、探访卓克基土司官寨以及深入当地林麝特色产业,实现专业能力提升与社会价值创造的双向奔赴,实践团用青春智慧为乡村振兴注入“芯”动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将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的使命担当。

一、科技筑梦:工科赋能点亮高原科技星火。

实践团聚焦青少年科普教育,深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卓克基中心校,以自主研发的 “卡尔” 机器人、机械小车、智能小车套件及电路教学模组为教具,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通过“静电章鱼”实验演示电荷原理,指导100余名学生亲手组装电路点亮灯泡;以“卡尔”机器人舞蹈互动、智能小车编程实践,生动讲解人工智能与机械传动知识;创新设计“侦探课堂”,借助气压实验破解“水往高处流”科学谜题。通过近十场科普教育将抽象的工科知识转化为直观的互动体验,有效激发乡村学子对工科知识的探索热情,为偏远地区播下科技创新的火种。实践团成员还创新性地结合春晚机器人、DeepSeek大模型等热点案例,引导孩子们树立科技报国之志,厚植“强国有我”的理想信念。活动覆盖全校6个年级,累计发放实验材料包300余套。

图为“工科赋能・‘芯’锋承韵” 实践团通过自主研发的机械小车为孩子们授课。陈禹杭供图

二、红芯传承:工科赋能融入红色血脉。

实践团将工科实践与红色文化传承深度融合,为乡村少年筑牢思想根基。以“两弹一星”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革命英雄精神”为内核,实践团将工科教育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打造“科技+思政”双轨育人模式,运用3D动画重现革命故事,让红色历史“活”起来,激励同学们以先辈为榜样,树立科技报国理想。打造“星星灯”STEAM课程,把电路编程与红色教育结合,组织同学们协作拼装“星星灯”,在动手实践中厚植爱国情怀。同时,面向全体同学开展红领巾标准化佩戴与少先队礼仪培训,通过一对一指导、规范演练,增强组织认同感,让红色基因在乡村少年心中代代相传,助力思政教育扎根乡村校园。

图为“工科赋能・‘芯’锋承韵” 实践团为同学们开展红色教育课程。陈禹杭供图

三、调研探索:工科赋能探索工科路径

实践团依托卓克基当地红色资源,在卓克级土司官寨设计“四个一”微团课体系,深入研学红军在卓克基的革命实践历程。团队结合工科专业优势,系统梳理红军 18 天驻留史料,形成近万字的《卓克基红色记忆电子档案》,以专业素养与使命担当助力强国建设。同时,实践团聚焦阿坝州林麝产业转型升级,在马尔康市中国林麝科技展览馆开展专题调研。通过 “技术溯源 - 场景观察 - 农户访谈” 三维调研法,团队梳理基地 60 余年科研档案,重点剖析 “林麝低海拔人工驯养技术体系” 和 “无创活体取香工艺” 两项核心技术突破,并实地考察智能监测设备的数据采集应用与环境调控系统的养殖优化成效,深入探索 “科技助农” 创新路径。

图为“工科赋能・‘芯’锋承韵” 实践团参观调研马尔康市中国林麝科技展览馆。周远彤供图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工学院 “工科赋能・‘芯’锋承韵” 实践团在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开展的系列实践活动,是对 “把科技送到基层,让创新赋能乡村” 重要指示的生动践行,也是工科青年服务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彰显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为导向,全面诠释 “工科赋能乡村振兴” 的多元路径。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深化 “工科 + 乡村振兴” 融合探索,引导青年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信念、在服务基层中锤炼本领,让 “芯火” 照亮乡路,以工科担当续写乡村全面振兴的青春篇章。(通讯员:刘家志)

图为“工科赋能・‘芯’锋承韵” 实践团与卓克级中心校合影。陈禹杭供图

附:实践团队信息

单  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团队名称:“工科赋能,‘芯’锋承韵”

文稿撰写:刘家志

图片拍摄:周远彤、陈禹杭

团队成员:周远彤、杨小菊、张楠、陈奕汛、刘家志、马思怡、陈禹杭、李思宇、冯凌沂、林宇钒、张祯、赵苗

指导老师:周金铃、李新宇、何钰杉、肖佳静、雷瑞培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