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派员制度是浙江省深化拓展“千万工程”、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共富的战略性创新。为深度体验浙江省创新实施的文化特派员制度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探寻其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逻辑,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外国语学院“Horizon”暑期社会实践团于近日深入绍兴市上虞区担山村及新宅村开展实践活动,在刘咏波、陈肖平两位文化特派员的带领下,为激活乡村文化振兴新动能贡献青春力量。
在担山村,市级文化特派员、之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刘咏波充分发挥外语专业优势和高校桥梁作用,为担山村量身定制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国际化文化振兴路径,如首创“国际会客厅”、打造“双语乡村”等。实践团成员跟随刘老师策划组织了多场“国际趣味运动会”、“中外文艺赋美乡村”、制作双语短视频等活动,邀请美籍外教Sam为“担山国际宣传大使”,吸引来自十余个国家的留学生深度参与乡村生活,通过国际化与青春力的双轮驱动,激活本土文化,拓宽村民视野,助力担山村向“国际生态休闲村”目标加速迈进。
作为与担山村紧密交流的兄弟单位,新宅村文化特派员陈肖平的实践则展现了深挖本土特色、打造文化品牌的成功路径。实践团成员跟随陈老师前往新宅村“美人弄”,认真聆听陈老师介绍新宅村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与优越生态本底。陈老师不仅系统整理浙东游击纵队在“美人弄”等地的革命史料,提升红色纪念馆内涵,更创新性设立“名家工作坊”,邀请知名作家、学者驻村采风创作,深入挖掘和书写“美人弄”的红色故事与人文精神,创造性提出并践行“一条绿色(绿水青山)、一条红色(革命文化)、一条青色(青年力量)”的“三色融合”发展理念,成功打响了“浙江红色第一弄”的文化招牌,让尘封的历史焕发新的吸引力。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以文化特派员这一创新制度为“小切口”,深入观察浙江乡村文化振兴的“大实践”。担山村刘咏波以国际化视野开辟新径,新宅村陈肖平则让“美人弄文化”厚植沃土、绽放新姿。两条路径,一种使命,共同印证了文化特派员制度作为“千万工程”文化篇章重要抓手的蓬勃生命力。未来“Horizon”实践团成员将持续关注这一创新实践,为讲好浙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贡献智慧与力量。
署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章陈圣 苏沁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