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推进非遗保护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政策指引下,武汉工商学院郢陶薪火实践队于2025年8月17日下午1点,以青春之力践行文化使命,带着学习与宣传的责任踏上郢城泥陶的探索之旅。这场以“郢城陶艺绽非遗,文化赋能美乡村”为主题,以“传承非遗技艺、弘扬楚文化”为核心的“三下乡”活动即刻启程,郢陶薪火实践队奔赴湖北省郢城泥陶烧制技艺传承基地——金家窑・驿,深入学习这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老技艺,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助力郢城泥陶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与李良凯老师面对面:探寻郢城泥陶的千年脉络
抵达金家窑・驿后,我们采访了郢城泥陶烧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良凯老师。他介绍,目前郢城泥陶主要依托金家窑・驿的“民宿+非遗”模式开展推广,结合研学体验活动让人们亲手制作泥陶,同时开发出摆件、日常器皿等文创产品,让传统技艺更贴近生活。对于未来,他满怀期待:“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通过系统教学培养专业传承人,同时推动泥陶与现代设计、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让这门老手艺在新时代找到新坐标。”
谈及与郢城泥陶的缘分,李老师笑着说:“我是2020年接触郢城泥陶的。当时在荆州游玩,偶然结识了杨立友和夏裕谷两位非遗传承人,对泥陶产生了浓厚兴趣,便跟随两位老师学习,后来成为了郢城泥陶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而郢城泥陶已于2013年申报成功,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份认可让他更加坚定了传承之路。
(图为郢陶薪火实践队采访李良凯老师)
亲手实践:在李老师指导下体验泥陶制作
采访结束后,李老师开始教我们制作泥陶:先是揉泥,他边演示边讲解要力度均匀以排出气泡,先按了按泥团两侧,再掌心扣住泥顶下压并向前推,泥团翻卷露出湿润肌理,随后双手揉搓使其柔软服帖。我们上手时因力度不均让泥团歪歪扭扭,经李老师指点“手腕要稳,力道顺着泥团转”,反复练习到手臂酸麻才掌握窍门,感受陶土从生硬变得柔软顺滑。揉好泥进入拉坯环节,李老师启动拉坯机,将陶土放在转盘中央,双手沾水按住随转盘转动塑成圆柱形,讲解“双手要稳住,按想法调整形状”,很快做出陶罐雏形。我们轮流尝试拉坯时陶土总“不听话”,在李老师一对一指导后,渐渐能拉出简单形状。接着学用模具制作,李老师展示石膏模具,示范注泥浆时告诉我们20分钟内需及时补充下降的泥浆以保证厚度均匀。我们照做后,倒出余浆、倒置模具等待成型。次日脱模见成型泥陶坯,大家兴奋不已,随即用李老师备好的刻刀和海绵,修整边缘,磨平刮净模具拼接线条,使表面光滑细腻。之后李老师教手捏泥陶,称其“更能发挥创意”,我们便捏出了造型各异的小泥陶。
(图为郢陶薪火实践队队员听李良凯老师讲解)
(图为郢陶薪火实践队手捏泥陶作品)
深入了解:参观窑厂与宣传推广
在体验制作泥陶的间隙,我们还去看了烧制泥陶的窑。负责人向我们详细讲解了窑的构造、烧制的温度控制以及烧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烧制是泥陶制作的关键环节,温度的高低和变化都会影响泥陶的质量和色泽,必须严格把控。”负责人的讲解让我们对郢城泥陶的制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为了更好地宣传郢城泥陶,我们还印发了传单开展了问卷调查。我们向居民们介绍郢城泥陶的历史和价值,发放传单,邀请他们填写问卷,了解大家对郢城泥陶的认知程度和看法。通过这次宣传活动,不少村民表示对郢城泥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认同和支持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图为郢陶薪火实践队听烧制泥陶讲解)
(图为郢陶薪火实践队为居民宣传郢城泥陶)
8月17日下午1点开启的这场郢城泥陶探索之旅,让我们在荆州金家窑・驿近距离接触了郢城泥陶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李良凯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不仅学到了泥陶制作的技艺,更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我们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宣传推广郢城泥陶,为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作者:刘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