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龙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汀’航新程,乡村振兴人才‘雁归来’”实践团队持续深入福建长汀县,在前期走访调研,问卷发放的基础上进行考察、专项访谈,全方位探寻返乡青年赋能古城文化传承的路径。
实践中,团队专程前往长汀众艺馆,实地考察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活化现状。馆内陈列的客家蓝染、木雕等非遗展品,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汀州古城文化的厚重底蕴。“这些老手艺需要年轻血液的注入。大家结合馆内资料与工匠访谈,梳理出非遗技艺传承面临的“传承人老龄化”“市场化转化难”等问题,为后续探索青年参与路径提供了一手素材。
为系统掌握返乡青年的实践动态与需求,团队分批次开展专项访谈。从运营古城民宿的“95后”创业者,到深耕客家文化短视频创作的自媒体人,队员们详细记录了他们在项目策划、资源整合、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经验与困惑。“资金和流量是最大瓶颈,但我们对家乡文化有信心。”一位返乡青年的感慨,让团队更清晰地认识到搭建支持平台的紧迫性。
同时,团队面向长汀县域内青年创业者、基层干部、在校学生等群体发放调查问卷,内容涵盖文化认知、返乡意愿、数字技术使用情况等维度。初步数据分析显示,大部分的受访青年认可“新媒体+古城文化”的发展模式,但需要专业培训与政策扶持,这为后续提出针对性建议提供了数据支撑。
“重艺馆的文化根脉、访谈中的鲜活故事、问卷里的真实诉求,让我们对实践主题有了更立体的理解。”团队负责人林凯欣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多维度调研成果,完善《返乡青年文化传承实践报告》,为长汀县推动“青年+文化+数字”融合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此次实践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问卷调研”的多元方式,既挖掘了汀州古城文化的当代价值,也凝聚了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共识,为探索文化传承新路径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