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红色文化,探寻传统技艺与乡村振兴的结合路径,8月10日-19日,西安工程大学“井冈青苗燎原”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参加了集红色教育、非遗传承与乡村体验于一体的实践活动,用青春力量为老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体验红军生活,感悟革命初心
实践队来到坝上村外的山脚,开启了“红军的一天”沉浸式体验。队员们身披雨衣,重走红军路,在崎岖山路上感受当年红军行军的艰辛;聆听革命后代讲述红色故事,在历史细节中体悟“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图一为队员们在坝上重走红军路
图二为革命后代演讲现场
中午时分,队员们走进当地老乡家中下厨做饭,井冈山的南瓜汤、红米饭,在大家的共同协作下香气四溢。“以前在课本里读到‘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今天亲手做了才明白,这不仅是简单的食物,更是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见证。”实践队队长古志垚感慨道。席间,老乡分享了井冈山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从昔日的贫困山村到如今的红色旅游示范村,乡村振兴的成果在朴实的话语中愈发清晰。
图三为实践队自做红军餐席间合影
图四为老师与老乡交流
二、对话竹编师傅,探寻非遗传承
井冈山竹资源丰富,竹编技艺作为当地传统非遗项目,承载着老区人民的生活智慧。实践队专程采访了当地竹编技艺传承人刁师傅,近距离学习草编竹编技艺,探寻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
“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编竹筐、竹篮,用来装粮食、挑东西,现在生活好了,用的人少了,但这手艺不能丢。”刁师傅一边向队员们展示编草鞋的技巧,一边介绍道。他的作品中,不仅有传统的农用竹器,还有融入现代设计的竹编装饰品,这些作品通过红色旅游推广,成为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图五为队员近距离学习刁师傅的草编技巧
队员们坐上长板凳,在刁师傅的指导下尝试编织红军草鞋。看似简单的编织,实则需要手、眼、心的高度配合,每一根稻草的粗细、旋转都有讲究,这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匠心”。通过采访,队员们了解到,当地正通过“非遗+旅游”模式,让竹编技艺焕发新生,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更让井冈山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播。
此次井冈山实践活动,让队员们在红色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传统技艺传承中探寻乡村振兴路径。队员们表示,将把此次井冈山之行的所学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结合自身纺织专业特色,助力老区非遗技艺实现材料革新与设计升级,以专业所长赋能革命老区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纺织学子的青春力量。
撰稿: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