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赛
【建行裕农通杯】
【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
大同二村深耕本土特色,以抗美援朝精神为抓手,从乡村风貌文化、红色精神到IP形象打造层层递进,让红色成为乡村发展的鲜明底色。杭州师范大学“二村烽火行”团队深入调研,亲身体验大同二村发展历程。
景载红心:描绘乡村新篇
走进大同二村,目之所及之处皆是“一步一景有故事,一墙一画显初心”的生动场景。
村委会的旧屋旁,一大面浮雕墙再现了革命时期村民支援前线的热血画面;村内古老的樟树下,保留着一大片孩童们的嬉戏场所,欢声笑语与岁月年轮交织成趣;古亭对面的百年老屋,保留着青瓦木梁的古朴风貌,那是老志愿军成长的地方,一砖一瓦皆载着峥嵘记忆;就连田间的步道一旁,都赫然立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红色标语,字字铿锵映着沃土。
大同二村每一处的风貌设计,都不是简单的“涂红描红”,而是将红色文化与乡村原有肌理深度融合。
步履寻根:淬炼时代红魂
实地调研:
团队通过与“野孩子”研学基地负责人访谈、查阅历史资料,挖掘大同二村深厚的红色精神 —— 1951年,大同二村19名青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们以青春和热血,创造了壮丽的英雄篇章。1953年,大同二村被授予“爱国村”的称号。
(当地农户与队员讲述乡村历史)
这里传承着不畏艰难、团结奋进的红色基因,老一辈的革命故事、红色印记仍然渗透在古宅院落、田间地头。志愿军广场与纪念馆、双拥主题公园、革命先辈的雕像,都让团队成员们实地感受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团队力求让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红色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大同二村“红IP”的核心内核,助力乡村特色发展。
野孩子基地:
团队成员踏入野孩子研学基地,沿志愿军大道重走红色路线。从志愿军广场与纪念馆到双拥主题公园,从 “小小志愿军” 战壕到志愿军练兵场, 在11 个抗美援朝战争场景中,成员们敲响和平钟、突破三八线,沉浸式体验峥嵘岁月。基地将红色历史拆解为可触摸、可参与的体验项目,游客既能在480米长的志愿军大道中理解战术智慧,感受后勤支援的不易。
野孩子基地还设有荷花池、养殖区、种植区、农艺坊、竹编坊。作为乡村振兴的创新载体,野孩子基地以自然教育为特色,结合红色教育,将乡村生态与体验式活动结合,为红色文化传播与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团队细致记录村落红色资源分布与基地运营模式,把握大同二村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风貌。
薪火承志:打造红色IP
扎红根 注乡魂:
从研学基地建设到红色精神传承,大同二村以"红研融合"为路径,既探索乡村振兴,又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让红色根脉焕发活力,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注入乡村力量。
塑IP 续英魂:
我们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参观“野孩子”基地等,结合志愿军英勇形象,以及村里的民生民情打造独属于大同二村的红色IP形象,也让后代永远铭记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结语:
此次乡行记带给团队成员们的两大深切体会:一是乡村振兴活力十足,二是红色革命精神的伟大。团队的“红IP”铸魂工程,要真正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与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成为大同二村“红IP”的魂,打造乡村特色形象、扩大乡村影响力,与研学基地形成合作,深化校企、校地协作,为红色旅游线路开放与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