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智护知行进社区,法治春风暖万家》

    时间:2025-08-27     阅读:
    来源:三下乡网

2025-08-26

 随着创新型社会建设推进,国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出台多项政策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让我们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愈发重要,但当前存在的部分非正常知识产权行为,如恶意注册、滥用诉讼等,不仅侵害创新主体合法权益,还扰乱市场秩序。因此,“智护知行,智圆行方”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25日起进行有关非正常知识产权公益的社会实践,通过深入调研和普法宣传,以公益服务形式践行社会责任,为推动非正常知识产权行为的规范治理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迟家社区超市内进行普法宣传。刘乐晨供图

队员老板普及介绍了商标的相关知识,告知老板切勿购入或者售卖盗版产品,在进货时候注意区分,加强守法维权意识,不被小利蒙蔽。

为实践队队员向网吧老板对其店铺名称进行商标宣传普法,学习如何避免商标侵权,维护其自身权益提出可行性建议,老板表示其也遇到过和自家店铺名字近似或类似的商铺,由于两家体量不大且服务范围不冲突,故而未有所行动,队员表示如有情况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也可联系基层的法律服务工作者获得帮助。于芝慧供图

为实践队队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盗版产品,侵犯商标,已经向老板普及相关知识;和有近似商标的产品,具有构成侵权风险,在和老板进行普法之后,提出了规避风险的建议。对于盗版的产品,注意识别减少购入,一旦售出经营者和生产者都具有侵权风险;对于相似的产品无法合理区分的,减少共同购入,不要因为价格的原因而忽视了法律风险。张艺馨供图

图为调研队成员与烟台松茂律师事务所王文松律师深入交流非正常商标侵权和维权方面的相关法律问题。徐久文 供图

  王文松律师在商标、专利相关案件中有多年经验。在沟通中,我们发现现实中维权并不容易。比如商标侵权,有的权利人迟迟不主张权益,导致注册商标成了摆设;而有些个体商户本就经营不易,遇到诉讼更是压力山大。基于对各种因素的考量,法院在判赔上标准有时难以统一,有的倾向于低赔偿以稳定社会关系,有的尺度模糊,导致立案和判决结果差异较大。

  举证环节的难题也常让维权举步维艰。过去公证手续复杂且费用高,虽然现在电子取证方式更便捷、也逐渐被法院接受,但不同公证处在资质和流程上的差异,依然影响了公证的认可度和效果。此外,商标囤积、恶意维权、批量起诉等非正常操作屡见不鲜,再加上有些地方一阵风式的执法行动,反而加剧了企业的不安和混乱。在专利和商标无效方面,申请无效也时常被用作一种施压手段,而不是真正为公平竞争。

图为调研队成员在上海市华诚(烟台)律师事务所与律所王主任探讨有关非正常商标侵权的典型案件和上述在调研中遇到的侵权风险问题。于佳灵 供图

王仙波律师则更关注非正常知识产权行为的发展趋势。他指出,有些行为已经背离了保护创新的初衷。例如,所谓的商业化索赔行为,不仅影响了市场公平,也动摇了制度本身的公信力。虽然近年来针对非正常专利申请的治理正在加强,但单靠行政力量仍不够,必须通过司法手段完善机制。此外,在企业冲刺科创板上市前,时常会遭遇专利侵权、无效宣告等法律攻势,这类专利狙击现象越来越普遍,令企业防不胜防,也损害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上图为调研队队员代表与烟台芝罘区人民法院法官和开发区人民法院围绕非正常商标诉讼的核心议题,以法院的角度和流程展开深度专业探讨,通过具体案例了解非正常商标诉讼过程中的困难和现行的解决策略。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看到,知识产权维权并不只是打赢一场官司那么简单。它关乎制度的正义、市场的秩序和创新环境的健康。应对非正常现象,需要司法与行政协同发力,也离不开制度的持续完善与公众法律意识的提升。只有多方共同努力,知识产权才能真正成为保护创新、激励发展的坚实力量。

从社区到司法所,从问卷调研到镜头讲述,智护知行·智圆行方实践队在真实的基层场景中感受法律温度,探寻非正常知识产权公益诉讼的现实路径。调研仍在继续,实践不止于行,我们将继续以脚步丈量法治脉络,用青年视角关注公共议题,让公益诉讼的力量,在每一次行动中被看见、被理解、被传播。

供稿单位:烟台大学 “智护知行,智圆行方”实践队

通讯员:吝彤曦,文若菲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