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 ——外国语学院“闽水寻踪 禹志同行”实践队 探寻生态与文化交融密码

    时间:2025-08-28     阅读:
    来源: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闽水寻踪·禹志同行”实践队
  7月28日 - 8月14日,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闽水寻踪·禹志同行”实践队,以福州闽江流域为实践阵地,开展生态保护与文化探寻行动,用青春力量守护水生态,解码闽江文化基因。实践期间,在丁晓静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走访奔赴旗山湖公园、乌江湿地公园、美丽闽江展馆等地,通过“垃圾清理 + 调研宣传 + 文化传播”的模式,全方位、深层次地推动闽江流域生态环境改善与文化传承,见证青春行动如何在闽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弘扬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旗山湖公园:以行动守护闽江支流生态基底

  在旗山湖公园,实践队以闽江水系保护为核心,开展生态守护行动。实践队成员走进这座与闽江支流紧密相连的城市公园,沿着环湖步道与亲水平台,细致清理绿化带、步道缝隙及近水区域的垃圾,重点排查可能随雨水汇入闽江支流的塑料废弃物和染物,同时观察湖水水质、沿岸植被净化能力与水生生物活动情况,记录水体与闽江支流联动的生态现状。大家手持垃圾夹和分类垃圾袋,将散落的饮料瓶、零食包装、落叶枯枝等一一拾捡,从源头为闽江水系“减负”,让公园及周边水域环境得到集中净化。期间,队员们用相机捕捉清理过程与湖岸自然景致,计划制作成宣传视频,展现旗山湖作为闽江水系“毛细血管”的生态价值与保护行动的意义,传递“守护支流清流,共护闽江母亲河”的理念。这次行动,让旗山湖成为闽水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播的青春实践场,助力绘就闽江流域“水清岸绿、人文交融”的生态画卷,为后续闽江实践积累经验,凝聚护水同行的青春合力。
 
图为实践队在旗山湖公园清理垃圾
 
二、乌江湿地公园:生态实践与理念传播双向发力

  在乌江湿地公园,实践队以闽江水系保护为纽带,开展生态实践与理念传播活动。实践队员走进这座与闽江支流互通的城市公园,沿湖畔步道清理垃圾、调研生态,并与常来公园的居民亲切交流。大家围绕“乌江与闽江的水系关联”展开对话,居民回忆多年前这里水质清澈,与闽江主脉一脉相承,岸边水草丰美,常有鱼虾游动,而随着城市发展,虽有专人管护,但偶见的垃圾仍可能随雨水汇入支流,间接影响闽江水质。实践队借此机会,向居民普及“支流净则干流清”的保护逻辑,讲解日常垃圾分类、减少水体污染对闽江保护的意义,倡议大家从守护乌江做起,为闽江母亲河减负。此次活动不仅集中清理了湖岸垃圾,更让“保护身边水域就是守护闽江”的理念在交流中传递,期待乌江能持续焕发生机,成为闽江水系支流保护的示范样本,彰显“城市发展—支流保护—闽江治理”协同共进的美好前景。
 
图为实践队在乌江湿地公园与居民交流
 
三、美丽闽江展馆:追溯生态变迁,挖掘文化基因

  在美丽闽江展馆,实践队开启了一场生态与文化的探寻之旅。实践队员走进展馆,沿着展区脉络细致参观,一边记录闽江流域的生态变迁史料,一边拍摄展馆内呈现的江景旧照、航运文物及生态保护成果展陈。他们专注梳理闽江从昔日航运要道到如今生态保护重点流域的发展轨迹,留意展馆中关于水质治理、沿岸绿化的详实数据,并用镜头捕捉那些能体现闽江生态之美的影像资料。实践队计划将这些素材与前期在流域实地拍摄的画面结合,制作成“闽江生态变迁”主题宣传视频,以此展现闽江的生态价值与保护成果,传递“守护母亲河,传承生态魂”的理念。此次展馆之行,不仅让队员们深化了对闽江生态文化的认知,更通过影像记录为生态宣传积累了丰富素材,期待能让更多人关注闽江保护,助力这条母亲河在生态与文化的双重守护下,焕发持久生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典范。
 
图为实践队参观美丽闽江展馆合影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从生态调研、垃圾清理、文化挖掘等多角度直观感受到了闽江流域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显著成效,更深刻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流域治理中的生动实践。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队员们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理解,也让他们更加坚信,守护闽江清流、传承流域文化是青年担当、时代所需。未来,实践队员们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为闽江流域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通讯员:林宵涵 指导老师:丁晓静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