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青春筑梦漳水畔,国旗飘扬薪火传

    时间:2025-08-30     阅读:
    来源:王伟娟 朱菲

  (通讯员:王伟娟 朱菲)

  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探索高校与中学联动育人新模式。2025年8月9日至8月17日,西北师范大学国旗护卫队“赤旗筑梦,薪火传漳”暑期实践团奔赴甘肃省定西市漳县第一中学,开展为期九天的红色教育实践行动。本次活动以军事训练为载体,融合国旗文化宣讲、红色基地研学与基层国旗班建设,旨在通过半军事化管理和沉浸式教育、激发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两校国旗班,共话护旗使命

  8月9日,实践团成员与漳县第一中学国旗班队员及校方指导教师举行见面会。两校队员围绕训练心得、升旗仪式标准化流程及国旗护卫精神展开交流,“护卫国旗重于生命”。漳县第一中学校团委书记张百林老师在会中表示,“我们要将这份爱国信念传递给更多同龄人,也希望此次合作能为校园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专业力量,推动国旗班建设的规范化与长效化。”

  图为“赤旗筑梦 薪火传漳”实践团与漳县第一中学国旗班见面场景 通讯员 常军鹏摄

  汗水淬青春,爱国铸风华 8月10日起,对漳县第一中学新一届国旗班预备队员选拔及军事训练系列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实践团成员担任教官,围绕军姿定型、队列行进、分列式编排等模块,对国旗班预备队员展开系统教学,并通过严格选拔制度要求每一名国旗班队员。

  8月13日起,实践团成员对全体高一新生展开军事素养训练。训练期间,教官纪律严明,学生们更是积极参训,在教官的辅助下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同时开展了爱国主义主题观影活动,《长津湖之水门桥》里战士们的坚毅眼神,与训练场上学员们的身影交相辉映,无声诠释青春为国的共通信念。影片传递的正能量故事,既鼓舞人心、增强学生凝聚力与向心力,又能引导大家树立正确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

  图为漳县第一中学国旗班预备队员训练场景 通讯员 常军鹏摄

  探红色印记,学爱国精神

  实践团队充分利用漳县本地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从操场延伸至历史现场:

  8月10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漳县博物馆,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罐到红军长征时期的军号,共同见证了由一件件文物所串联起的陇中大地的发展脉络;8月11日下午,实践团走进中共中央西北局盐并会议纪念馆,通过一份泛黄的电文手稿和一幅战略转移路线图,重温1936年红军在此制定北上方针的历史瞬间;8月12日下午,长征纪念馆内,实践团成员在“红军鞋”展柜前驻足良久,成员朱菲不禁感慨道:“这双革鞋走过的不只是万里征途,更是一次象征思想崛起和信仰传递的远征……”

  图为师大实践队员听讲解员讲述红色印记场景 通讯员 常军鹏摄

  结训展风采,徒步悼英魂

  8月17日上午,结训典礼在漳县第一中学操场隆重举行,高一新生及教官进行军训汇报表演。脚步声震彻云霄,口号声划破晨霭——学生们用七天的汗水换来此刻的这坚毅眼神与挺拔身姿。漳县第一中学校长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此次实践团成员的付出:“这次合作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训练,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火。”

  下午,实践团成员与国旗班新老队员共同徒步19公里前往漳县烈士陵园。在杨随成烈士墓前,全体队员向这位永远停留在19岁的烈士脱帽致礼,鞠躬默哀。夕阳余晖中,红旗与少年们的白衣交相辉映,生动诉说着“山河无恙,青春有志”的誓言。

  图为师大国旗护卫队及漳县第一中学国旗班悼念英烈场景 通讯员 常军鹏摄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意义重大,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们的付出与成长兼具:既通过军训等爱国教育,提升了中学生身体素质、纪律意识,初步实现厚植爱国情怀,塑造新时代担当青年的目的;又让高校国护队成员践行初心、积累经验,实现了自我成长,同时增强了组织凝聚力,实现双向育人价值。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