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怀揣着“科技兴农,让智慧赋能乡野”的信念,广东财经大学“吴川智农”实践团深入吴川市兰石镇的田间地头,旨在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智能化技术如何深度融入当地农业生产、加工与种苗培育全链条,探寻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吴川路径。
对话村支书:解码智慧农业的机遇与挑战
实践团来到兰石镇名利村村委会,与村支书张鉴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张鉴民热情地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村庄近年来拥抱智能化转型的决心与实践,强调了人才对于推动智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表示希望能够在智慧农业的帮助下建成从“农田”到“饭碗”的完整产业链。而后向我们阐述了名利村在吸引企业投资、解决用地和突破资金瓶颈方面作出的努力。张鉴民指出,在市政府的帮助下,村中建成了储存农产品的冷库,帮助了村子延缓农产品滞销的问题。近年来在百千万工程的号召下,越来越多大学生返乡通过助农直播、品牌建设等方式帮助村民以更多元化的渠道销售农产品,以此赋能智慧农业。
兰石镇名利村村支书张鉴民接受采访。冼锦兴摄
在张鉴民带领下,实践团走进村里即将投入使用的农产品加工厂。崭新设备静待通电——精密的机械臂悬停在流水线上方,智能光学分选机的传感器镜头泛着冷光,墙侧预留的直播间毛坯房还裸露着水泥框架,门楣处“助农直播角”的标识牌暗示着未来的可能性,静候着破茧而出的时刻。
名利村农产品加工厂。吴丽萍摄
走进育苗“芯”工厂:探秘水稻生产的智能源头
智慧农业的源头始于优质的种苗,实践团抵达了当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水稻育苗公司。这里突破了大家对传统秧田的印象,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在将种子与营养土混合成一个个幼苗的培养皿,技术人员通过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为秧苗创造最佳生长环境。“在育苗阶段结束后,我们从播种到收割阶段的绝大多数工作都可以通过机器辅助完成。”工厂负责人详细讲解道。这座“芯”工厂为吴川及周边地区的水稻生产提供了强大的科技种源支撑,从源头上保障了粮食生产的智能化与高效化。
水稻育苗公司负责人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不同品种的米。吴丽萍摄
农民在育稻谷苗。吴丽萍摄
吴川智农实践团的故事,是青年解码乡村振兴“智能密码”的鲜活样本。他们用科技视角重新丈量田野,以专业智慧激活沉睡的厂房,在嫁接高校资源与乡村需求的探索中,不仅浇灌出自身成长的养分,更让智慧农业的星火,照亮了万千乡土奔向现代化的崭新征途。
吴川智农实践团合影。吴丽萍摄
通讯员:陈柏源、冼锦兴、吴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