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乡行记 | 栀开水尾,香溢新程

    时间:2025-09-02     阅读:
    来源:三下乡网

  在浙江省西南部的群山褶皱里,水尾村如一颗被青山绿水包裹的明珠。亚热带季风拂过百年古栀子树的枝叶,也吹来了乡村振兴的新机遇。在这里,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院“栀开水尾,香溢新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怀揣着对乡土的热忱,携“水尾栀子花”产业项目,以脚步丈量田野,用创意激活资源,在三产融合的实践中,让一朵小小的栀子花,绽放出带动乡村蝶变的大能量。

一、踏遍溪山:一场与土地深度对话的调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项目的起点,是团队三个月扎根乡村的沉浸式调研。初到水尾村,队员们便顶着骄阳,爬上土坡,走遍栀山。在百年古栀子树下记录花开的时序,也在与村民的长谈中,摸清了产业发展的“痛点”——青壮年外流导致的劳动力短缺、散养式种植带来的品质参差、鲜品销售依赖市场的被动、文旅资源待开发的潜力……

IMG_256

  为了让数据更精准,团队白天穿梭在山林间,测量土壤酸碱度、记录光照时长,绘制出适宜栀子花种植的“土地图谱”;夜晚则在村委会的灯光下,整理访谈笔记、分析市场数据,对比全国栀子花产业案例,寻找水尾村的差异化优势。当发现村内300余株百年古栀子树不仅是生态财富,更是文化符号时,团队萌生了“以花为媒,串联三产”的想法;当了解到村民因缺乏技术不敢扩大种植规模时,一套可视化的种植指南开始在队员们的笔下成形。

IMG_257

二、IP赋能:让一朵栀子花绽放多元价值

  在水尾村,栀子花不仅仅生长在山坡上,更植根在每一位村民心中,是千百年来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一个文化符号。因之,我们团队在深入了解当地栀子花习性与特色后,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衍生IP创作。

  IP形象“小栀”——身着绣有栀子花纹的中式衣裙,发间点缀花瓣,成为水尾村的“形象代言人”。

  除此之外,我们还围绕“小栀”,开发“花之流”系列周边产品、运营抖音与小红书账号,用“小栀逛花田”“小栀学做栀子花宴”等内容,让水尾村的山水与文化走进都市人的视野。每年六月,栀子花文化节如约而至,游客在万亩花海中赏花、体验DIY香皂制作、入住栀子主题民宿,带动民宿、餐饮收入增长。团队还搭建电商直播基地,培育村民成为“直播达人”,让栀子花产品通过云端走向全国。

IMG_258

三、香溢新程:从水尾村到乡村振兴的“可复制样本”

  如今的水尾村,春有新叶初绽,夏有花海飘香,秋有栀子挂果,冬有茶香氤氲。“水尾栀子花”不仅成为区域知名品牌,更形成了可复制的“小作物产业标准化”模式——从种植端的标准化管理,到加工端的技术赋能,再到文旅端的文化融合,每一步都紧扣乡村实际需求。

  “我们想做的,不仅是帮水尾村种好栀子花,更是为更多乡村提供一种思路——立足本土资源,用创新激活‘土特产’,就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振兴路。”一位项目成员这样说道。未来,我们还将深入探索栀子花药用价值开发、碳汇交易等新方向,让“水尾模式”辐射更多山区乡村。

  在这条路上,每一步都扎根现实,每一份努力都饱含温度——这便是“水尾栀子花”项目最动人的底色,也是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力量。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院 “栀开水尾,香溢新程”团队

  作者:谢笑萱、周陈洁、姚小宇、朱敏彦、林晋、卓晋香、谢承晔 指导老师:邵利炳、朱敬东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