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中南大青年学子赴湘探路“双碳”,解码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金钥匙”

    时间:2025-09-10     阅读: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绿色转型调研队
       酷暑炎炎,一支名为“绿色转型调研队”的青年小队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出发,风尘仆仆地踏上了前往湖南郴州的旅程。他们的目标是挖掘产业链协作、技术革新、资源利用中的“绿色减碳智慧”,深入调研传统资源型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实战经验与发展路径,为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注入青年智慧。
聚焦转型关键,实地调研标杆企业
       湖南郴州作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长期开采资源也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而在“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下,有色金属行业作为高耗能、高排放的重点领域,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鼓励学生们利用假期时间聚力科创,结合学科特色、专业优势,深入了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形势,探索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
       7月12日,团队首先来到了郴州丰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刚一进门,队员们就被整洁的厂区与现代化的设备吸引。在与管理层面对面交流时,车间主任如数家珍:“我们自主研发的‘含铟物料清洁生产技术’,让废渣回收率大幅提升到92%——以前被视作废物的东西,如今成了宝。”他语气中带着自豪,“我们还投入三千万元建成污水零排放系统,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7吨。”从他的话中,队员们仿佛亲眼看见这家企业从传统冶炼厂一步步蜕变成国家认可的环保基地。队长曹朵感慨道:“没想到变废为宝能发挥这样大的作用,即使是原先的废渣,也能变成可利用的珍贵资源!”

图为“绿色转型调研队”成员采访郴州丰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主任。周奕婕 供图
       次日,队员们戴上安全帽,真正走进生产一线。此外,团队成员们还走进中控室,查看实时监测数据,触摸设备感受控温技术的精妙,并详细记录设备迭代带来的效能提升。整个生产线环保设施践行高标准,流水线井然有序,新设备泛着金属光泽,几乎闻不到异味。队员汪诗晴随即提问工人们:“想问问大家在设备升级后再进行工作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一位工人笑着回答说:“转型之后,我们要干的活儿都不一样了,因为环境好了很多,我们工作也更有劲了!”他还指了指身后的处理装置,“现在我们连废水都能循环利用,虽然贡献不大,但也算是为环保出份力。”

图为“绿色转型调研队”成员深入郴州丰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厂驻地实地考察。周奕婕 供图
       7月14日,调研队转战中石化郴州分公司。对接人带领大家参观时,指着一排光伏板说:“这些加油站顶上‘晒太阳’就能发电。”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油气回收系统——近五百吨油气被“抓”回来重新利用,全程接近零排放。还有双层防渗油罐、泄漏监测系统,就像给大地系上“环保安全带”。此外,他们推广中水回用、污水循环,甚至把油站变成“花园”,植树捡垃圾,履行企业公民的责任。听闻此言,队员于晓愉也表示:“生产流程的转变和升级都需要很大的勇气,中石化公司用这样的果断,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有利于他们未来做出相关的战略抉择。”团队也在该企业进行了员工问卷调查,收集一线员工对于技术应用、投资感知、职责变化、福利调整以及转型信心等方面的宝贵意见。“大家觉得好,才是真的好,”队员周奕婕说道,“员工们对绿色转型的支持是整个企业推进产业改革和技术创新的最大动力!”

图为“绿色转型调研队”成员采访中国石化郴州分公司管理人员。周奕婕 供图
突破定性局限,凝练普适方案
       此次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亲身感受生产一线,同时深入工厂车间、中控室和废水循环利用处理站等生产研发现场,通过实地观察、询问、记录与分析,收集到一批有效反映绿色转型实际进展的一手资料。多日沉浸式的实践调研使团队成员对现代传统企业绿色转型的具体实践形成了更清晰准确的认识,同时更能体会到课堂理论在应对现实产业问题中的价值及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目前,调研队正系统整理材料,计划撰写一份基于实地调研、具备可行性和参考价值的“绿色转型青年方案”,力求为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参考,为“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青年智慧。

图为“绿色转型调研队”成员实地调研郴州丰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曹朵 供图
(通讯员 于晓愉 周奕婕)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