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浙江理工大学社会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苍南鱼饼制作工艺

时间:2023-08-22 关注:

苍南鱼饼


在温州市有许多著名非遗美食,而鱼饼占一席之地。

历史典故:

鱼饼有上千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只在皇宫贵族的御宴中流行。相传在上古时期,舜帝南巡,深得他宠幸的潇湘二妃陪伴左右。由于旅途劳累,二妃茶饭不思,日渐消瘦。无奈中舜帝便寻名方,仍不能缓解。后来一个名叫伯的渔夫,奉上他精心制作的鱼饼,潇湘二妃吃后,顿觉精神倍增,旅途劳累一扫而除。爱民如子的舜帝,见鱼饼如此神奇,遂令伯将制作方法传与众人,自此鱼饼广为流行。

具体介绍:

据说温州鱼饼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了制作的记载,而到了民国十年(1921)就已很出名。现在鱼饼制作法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做时先刮取黄鱼、带鱼等少刺多肉的鱼肉剁成肉泥,加入酒料,拌入豆腐、菜泥、葱、姜等和番薯粉揉成粉团,然后作饼形,或上蒸笼,或下油锅炸至焦黄再入锅炖熟,可单独食用,也可以切成片块煮,或切丝加佐料翻炒。
这样做出的鱼饼味道鲜美,即可以享受鱼肉的鲜美,又省去剔骨的麻烦,尤其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能够很好的补充营养成分,而且吃不出鱼腥味,让不喜欢吃鱼的人也能尝一口鲜。


如今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我们引进新鲜工艺和设备,采用机械采肉、漂洗、脱水同时进行的技术,生产除了更具营养、细腻、弹性和光泽的现代鱼饼。大大提高了附加值、延长了保质期,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温州市鱼饼也彻底改变了“深藏闺阁无人识”的局面阔步走向了国际。

鲜味的不同:

苍南鱼饼之所以如此突出,是因为他所运用的原料与其他鱼饼有所不同,其他地区所用的大多都为鲮鱼、草鱼,而苍南地区所用的鱼则是来自东海的鮸鱼。
鮸鱼肌肉中含有较高的赖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且每100克可食用部分中蛋白质含量为18.8克,钙含量为169毫克,磷含量为168毫克。
鮸鱼可直接进行加工后鲜食,还可制作罐头或加工成鮸鱼鲞。鮸鱼的鱼肉可加工成鱼饼、敲鱼面等,鱼鳞可做成鳞胶,而其内脏和鱼骨还可做成鱼粉、鱼油等。鮸鱼还能补肾健脾,养血止血,可以用作食疗有效的缓解再生障碍性贫血,吐血,肾虚等病证。
所以正是因为用鱼的不同,才造就了苍南鱼饼鲜香软滑。

制作过程:

采购员需要在每天清晨第一批渔船到岸后向他们购买刚捕捞上来的新鲜原料,选鱼是一个重点,必须选择鳃红,眼明的鱼,这样的鱼才是新鲜的。鱼选择好后,接下来就要将鱼清洗干净,去骨切条,放进冰箱冷藏起来一个小时。然后加入少许食盐、淀粉、鸡精、姜等,搅拌打至均匀即可。

打好的鱼肉泥会被师傅手动一个个沾水捏成长条状的鱼饼,再放入高温热油中煎炸定型。三个师傅为一组,两个捏鱼饼,一个翻鱼饼。动作麻利迅速。
 
做好的鱼饼经过二次煎炸捞出控油后就可以进行包装售卖了。
街边:
而菜市场路边也经常会有现场制作售卖鱼饼的人。这是刘师傅,他已经从事卖鱼饼行业十一年了。
他娴熟的将鱼肉泥手捏成乒乓球大小,再压成大小均匀的饼状,然后再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再用筷子不停的给他们翻面直到完全熟透为止。紧接着用漏网将鱼饼捞出控油。
一锅香喷喷原汁原味的苍南鱼饼就这样做好了。滚烫的鱼饼交至顾客的手中,这不仅是对舌尖味蕾的满足,更是对苍南人民勤劳的慰问。

逛厂感想:

苍南原先是一个沿海的小地方,百姓们靠着捕鱼来维持生计。正是在这种风吹雨打的捕鱼日子中,苍南人民想出了将鱼肉剁成泥与淀粉结合,再通过油炸使其能保存的更久的方法,促使了非遗美食鱼饼的诞生。鱼饼是苍南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的一种美食,它不仅承载了苍南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更是在从中感受到了苍南地区渔业发展之迅速。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到了苍南鱼饼的历史故事、制作流程和其所内含的文化底蕴。对中国传统手工技术有了一定的见解,也感叹于百姓们为了生计所制作的食物现在却能走向国际。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是鱼饼,更应该看到鱼饼背后是中国渔业的飞速发展,渔业使苍南富裕起来,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渔业也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使鱼饼也从家家户户制作转向工厂大批量生产,成为了人们送礼访客的不二之选。
人生唯有美食与爱不能辜负,时代无论怎么发展、如何变迁,总会有那么一些味道,承载万千符号穿越历史洪流和时代变更,在我们的舌尖上留下历久弥新的记忆。鱼饼,使苍南百姓以一道看似平凡的小吃作为血脉与精神的载体,以平常的技艺迈向新时代新征程。

推文链接:https://v.xiumi.us/board/v5/6oZXR/468296057
作者:徐晨星 来源:浙江理工大学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