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雷励风行实践团走进河西走廊的璀璨明珠——敦煌,追溯遥望千年的飞天梦。他们致力于探索“技术创新”和这座古老神秘城池之间的联系,学习并传承文物保护精神,一起揭开敦煌新时代的面纱。
领略敦煌文化 把握历史脉络雷励风行实践团在杨和家老师和王免老师的带领下了解敦煌现存历史文化遗迹,首站是莫高窟。从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出发,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莫高窟承载了千年历史的深厚底蕴。接着调研了藏经洞、九层塔等多个历史时期开凿的洞窟,不同的壁画展示了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丝路文化的辉煌。完成对莫高窟的调研后,实践团来到了阳关故址,参观了阳关研究所和阳关古道等地,系统了解了阳关遗址的原始用途和过去的故事。尽管遗址已经在千年的风沙中失去了原貌,只剩下断壁残垣,但成员们仍能够感受到古人勇毅前进的精神品质。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对敦煌的历史文化底蕴深感震撼,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认同。

拓宽传播渠道 助力文化传播在实地考察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发现敦煌的绝大部分历史文化遗迹在时间的流逝中或多或少遭到人为或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保护文物遗迹得以流传,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在这里工作人员将数字化保护列为工作重点项目,其中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方式,它们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让不同时间空间的人们都能够浏览、研究这些文化遗迹,使得它们可以得到永续利用。数字化保护对内发挥着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作用,对外扮演者“讲好中国故事”的角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升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参与保护工作 展露青年智慧在这短短几天的行程里,实践团成员们深刻领会到了敦煌文化遗产的珍贵和敦煌艺术的瑰丽和绚烂。经过实地考察诸多历史遗迹,切身体会到了对于敦煌文物保护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也意识到了对于文物数字化的价值和意义。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以后会利用自己本专业所学的知识,科技赋能传承敦煌文化。首先,实践团成员们利用雷达监测、激光扫描等技术,从源头上最大程度保护文物原本的样貌,降低外界因素对文物的损坏。其次,实践团成员们将根据不同的文物的特性,制定相关数字化保护的计划,希望能够广泛传播敦煌文化,保护历史文物遗迹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敦煌的历史,让更多的人参与文物保护的工作。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建设文化强国。在这次的敦煌之行中,实践团成员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提升,纷纷表示将继续践行文物保护者的精神,将自己的智慧和所学的知识与保护工作相结合,助力文化传播,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