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薪火赓续 冷湖不冷

时间:2023-09-13 关注:
——传承奋斗精神,推动青年筑梦
 
7月26至29日,地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茫茫戈壁滩中的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冷湖基地迎来了一群年轻的客人,他们是北方工业大学“雷励风行”科研创新助力西部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的老师和同学们。他们将以科技赋能——把科技创新写在祖国西部大地上”为主题,深入青海油田勘探事业部和采气三厂,履足冷湖五号油田地中四井、冷湖五号老基地、冷湖公墓等地点进行实践学习交流,学习传承奋斗精神,励行推动青年筑梦。
 
重温岁月燃激情
——青海石油人“梦开始的地方”

 
实践团一行人直奔青海油田地中四井原址,深入了解冷湖油田第一座抽油机的故事。一座刚毅的抽油机下面就是闻名于天下的地中四井,实践团师生瞬间被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地中四井位于冷湖五号构造一高点,1958年9月13日,1219钻井队在钻至650米后发生井喷,喷势异常猛烈,日喷原油800吨之多,由此发现了冷湖油田,揭开了冷湖石油开发和发展的新篇章,同时开启了柴达木盆地石油工业广阔辉煌的前景。随着柴达木盆地第一车原油从冷湖外运,1959年3月,青海石油管理局机关从大柴旦迁往冷湖。油田各路人马开始向冷湖聚集,同时又陆续抽调了40多部钻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冷湖石油大会战。最终冷湖油田的成功开发,为新中国扭转石油产量极端底下、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的大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下,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发展实体经济过程中,能源的饭碗也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读懂残垣立志向
      ——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


 
参观完地中四井原址后,实践团来到了曾经的青海油田驻地——冷湖石油基地遗址。随着冷湖油田的开发,冷湖地区石油职工和家属的数量急剧增加,最多的时候达到5、6万人,其中老基地有2、3万人。1959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冷湖市,冷湖发展至鼎盛时期。后来随着花土沟尕斯库勒油田的发现以及地层能量亏空,冷湖油田大部分油井已停产,青海石油管理局机关及后勤基地也随之搬迁至甘肃敦煌。一度沸腾的冷湖油田,瞬间沉寂了下来。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石油局传承艰苦奋斗精神,在搬迁时带走了诸如房顶、铁管、玻璃窗等所有能重新利用的东西,老基地成为了一座废弃的石油城。但是它并没有被遗忘,每年都有很多在老基地工作、生活过的石油石油职工、家属回来寻找他们过去的住所,怀念曾经激情燃烧的奋斗时光;还有很多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人们,来到这里参观留念,感受老一辈石油人为祖国献石油的爱国情怀。站在这片残垣断壁上,实践团成员们表示深刻认识到一代代石油人身体力行“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的铮铮誓言,深深敬佩前辈们将青春的汗水洒在祖国西部大地上的坚毅果敢。
 
 
接续奋斗创辉煌
      ——扎根西部,绽放最美青春


 
地中四井纪念碑正面题字道:英雄地中四,美名天下扬;东风浩荡时,游龙逐浪飞。”地中四井作为冷湖油田的发现井,是青海油田的功勋井,奠定了柴达木石油工业发展的基础。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们深刻领悟到“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油而战的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现在,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区域新的油田、新的天然气田陆续发现,号召着更多青年的加入。据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们毅然决然地选择扎根祖国西部大地,寻找新的可能。他们用新的学识,新的技术,科技赋能,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继续赋予这片土地新的希望,在茫茫的戈壁滩上绽放出绚丽的青春之花。
 

 
铭记峥嵘岁月、不忘砥砺前行,艰苦奋斗的石油精神是一种永不停歇、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实地参观学习后,实践团成员们被石油精神所激励,内心无不涌起澎湃的奋进力量,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会苦干实干、锐意进取,以青年之声、青年之行传承发扬石油精神,坚定报国信念、投身强国
实践,踔厉奋发、砥砺前行,扎根属于自己的“冷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自己的青春力量。
 
作者:三下乡网 来源:三下乡网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