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汴绣雅韵传千古 非遗薪火耀今朝

时间:2024-07-12     阅读:
汴绣雅韵传千古 非遗薪火耀今朝

本网讯(通讯员 赵连帮 图片 李诗盈),近日,一支由五名年轻学生组成的“‘拾遗记’非遗家乡传播官”团队前往河南省郑州市海汇港,参加了以非遗为主题的展览,并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汴绣的传承与保护进行了深入调研。

(图一为团队成员出发前拍摄)
汴绣源于北宋开封,历史悠久,有“国宝”之美誉,于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汴绣以其精致的绣工、细密的针法、严谨的图案、高雅的格调以及秀丽的色彩著称。它不仅长于绣制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传统题材,还精于摹绣名画,绣作形象逼真传神,如汴绣《毛主席像》,造型虚实得当,细腻中透着文人墨客的影子,展现出独特美感。
在制作过程中,汴绣采用密度高的杭州缎或塔夫绸,保证绣品光滑平整、色泽光亮;双面绣则采用透明的纱织材料,使画面更和谐鲜活。线材全部为蚕丝,确保质感上乘、色彩鲜艳。丝线粗细讲究,为表现不同艺术效果和工艺,绣工通常会将一根蚕丝线劈分成若干条。如表现轻薄物体,如金鱼尾鳍、花瓣、动物毛质等,会将丝线细分;而表现坚实浑厚物体,如岩石、山峦、建筑、树木躯干等,则使用较粗线材。
汴绣针法多样,从十几种发展到四十几种,包括齐针绣、十字绣、蒙针绣、别针绣、乱针绣、滚针绣、锁边绣等,各有特色。乱针绣乱中有序,技法独特;滚针绣针法独到,能随绣工想法灵活变化。绣工们会根据材料、题材和颜色的不同进行合理设计、灵活运用,使其精致华美,在《东京梦华录》中有“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之誉。

(图二为汴绣展品--孔雀)
汴绣题材广泛,擅长绣制历代书画名作,包括书法、山水、花鸟、楼阁、人物等。清代以来,题材变革,以表现祝颂之辞和人物故事居多,如《群仙赐福》《百官上寿》《十八学士》等,深受喜爱。随后,绣品出现西洋风格油画、装饰画、大型壁画及人物肖像画,当代汴绣品种有挂屏、屏风、条幅、手卷等,展现出包容性和创新力。
在设色方面,汴绣明度对比鲜明,充分发挥色相对比作用,有利于识别不同色相物体差异,满足人们对不同色相感的需求,同时注重整体版面和谐,避免视觉和心理疲劳,使画面兼具舒适感和艺术美感。在色彩情感上,注重搭配整体和谐效果,如山水国画、花卉类绣品,层次分明,颜色过渡柔和,还注重装饰图案与色彩的有机结合及衔接互补。
现有的汴绣绣品分为实用装饰品和艺术欣赏品两类。传统实用装饰品以美化生活为基础,颜色鲜艳、浓郁、对比强烈,具有装饰性;艺术欣赏品多以绘画作品为摹本,渗入文人精神内涵,高雅淡泊。

(图三为汴绣展品--牡丹)
然而,汴绣目前面临失传风险,专业级绣工稀少,作品趋于单一,产品重复复制现象严重,多家企业将产品定位在工艺欣赏品层次,单一发展路线影响了汴绣发展。
团队一致认为,应将传承与创新结合,在保持传统技艺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吸收新元素和理念,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造既有传统韵味又具现代感的作品,汴绣未来将继续传承和发扬独特艺术魅力,为中华文化繁荣和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汴绣的传承与保护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更是对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有力推动。通过深入了解和宣传汴绣,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非遗文化,推动汴绣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繁荣。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了汴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刻认识到其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他们表示,将继续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工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及联系方式:赵连帮 15136522751
作者:赵连帮     来源:豫民网
三下乡活动推荐
  • 倾听杭州青年心声:浙大城市学院实践团深入调研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
  • 浙大城市学院模拟政协社团寻访浙江省长兴县水口乡——探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邵阳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会议顺利举行
  • 寻时光红色印记,探英烈六馆一心|“三下乡”活动红色寻记,恰拾新忆
  • 讲好国通语,共建和谐村
  • 7月11日,“共筑乡村民族情,同心益路新篇章”国语教育实践团成员在喀什市荒地乡园艺场村书记的带领
  • 三下乡活动 07-12
  • 走访调研石室村,“玉”见发展在乡田
  • 传承红色基因,绘织民族华章
  • 传承红色基因,绘织民族华章
  • 2024年7月11日上午,在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塔里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胡杨学子社会实践宣讲团
  • 三下乡活动 07-12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