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文法系“赤云河”支教团深入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谷营镇程场小学,开展暑期夏令营实践活动,通过设置兴趣课程加强对乡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关心,助力农村基础教育建设。
活动期间,支教团队成员与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设置“学习+兴趣”课程,寓教于乐,推动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展知识课和兴趣课相结合,在掌握基础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书法,美术,象棋,舞蹈等课程。劳逸结合,让孩子的暑假生活更加丰富。多样的课程安排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平台。通过兴趣课,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这对于他们的未来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成员们还在正常的课程中加入了多种教学形式,如:“小组合作,引经据典,科学实验。”加强学生们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也加强学生们间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支教团秉承着来源于课本,不限于课本,为学生们开展急救和法律等小课堂,加不仅会学习,更会生活。加强他们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能力,让他们拥有一个更加快乐绚丽的童年。

( 图为“赤云河”支教团成员陈赫赫在体育课上向学生演示升国旗。吕佳希 供图)
支教的日子里,生活条件相对简陋,常常没有网络,手机信号微弱,但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和对知识的渴求,成为我最大的慰藉。每当夜幕降临,我们会在办公室内一起备课交流,思考如何让第二天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尽管身体有时感到疲惫,但内心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和成就感。最让我感动的是,当暑期支教接近尾声时,孩子们用他们的方式表达了对我的感激之情。他们亲手制作了礼物,还给我们写了信,信里写了他们感谢的话语在那一刻,只有心与心之间最真挚的连接。
暑期支教的经历如同一趟心灵的旅行,让我学会了倾听、理解和爱。它教会我,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触碰,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这段经历让我成长了许多,也让我深信,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在教育的田野上开出绚烂的花朵。

(图为“赤云河”支教团成员陈琦涛在为孩子们上书法兴趣课。赵芯蕊 供图)
如今,回望那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日子,我更加坚信,教育能够改变人的命运,而每一次尝试理解与被理解,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通讯员:赵芯蕊